第三百九十五章 (二)(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4691 字 9個月前

“洛陽”距離“衛崗鄉”不過數十裡,快馬加鞭不消半日即可抵達。

高遠並未去找尋謝岩,而是直接進了學堂,在他看來,李績提到“軍事興趣班”決不會是無的放矢,定有緣故。

許恢怎麼也想不到,“兵部左侍郎”高遠竟然會來向自己詢問“軍略”,且明確說了可以給幾天時間。

許恢覺得,這也太奇怪了些,難道朝中那麼多大將軍都是擺設不成嗎?

不管能不能想得通,事,推辭不了,畢竟高遠主持學堂時對許恢諸多關照。

攫欝攫欝。親自送高遠離開學堂後,許恢直接去“官衙”,他得當麵詢問謝岩對於西域的看法。

“公事房”裡,謝岩靜靜地聽許恢說完之後,不禁笑道:“吾以為,此乃好事,許兄當儘力為之。”

許恢道:“此事關乎朝廷方略,許某人微言輕,才疏學淺,倘若有違朝廷之意,豈不會累及高侍郎。”

謝岩明白,許恢是擔心自己弄得不好,牽連到高遠,於是說道:“依吾之見,許兄提出方略,不論朝廷是否采用,皆屬為國之舉,豈會連累旁人。再者……”說到此處,他停頓片刻後,又道:“軍中在學堂設立‘軍事班’,專為教授練兵、軍械及兵法,許兄報國之誌當得以張,然軍中無功者不易服眾,此番高侍郎所提之事,應是一個契機。”

短短幾句,聽得許恢既是興奮莫名,同時又有些心下忐忑,什麼叫“設立軍事班”?那分明就是一個小型“軍事學堂”,不用想也知道,自己最低也是授課先生之一。在軍中,資曆為先,有功者為尊,若無足夠功勳,想要那些上課的軍人們老實本分都難,更不用說其他了,而高遠這一次提出的事情,的確是個很重要的機會,隻要最終朝廷采納,那就是大功一件,不僅能夠證明自己的才華,更可以成為一種資本,絕對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但凡事皆有兩麵,如果辦不好,朝廷不采納呢?許恢不免又在心裡糾結起來。

事實上,自許恢說出高遠前來征詢“西域方略”一事後,謝岩隱約意識到,事情可能不那麼簡單,按道理來說,即便高遠想找人征詢,也應該找自己才是,怎會去找許恢?太過反常的事,必定有隱情。

雖然一時間想不出根本原因,但謝岩覺得,適當幫一下、提點一些,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麼說,“軍事班”開設,是整個“軍製”變化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如今好不容易等來李績支持,斷無理由錯過。

因此,謝岩又一次主動開口問道:“西域於我大唐,許兄以為,重要否?”

“‘西域’連通東西,可謂重要至極,斷不容失。”許恢很肯定地答道。

“一個地方的長治久安,無外軍、政兩方,‘軍’從來都是在‘政’先,為何?無外無‘軍’之保護,‘政令’難以暢通,既如此,以許兄之見,朝廷當如何護佑‘西域’?”

許恢想了想,道:“‘西域’太過廣大,胡人部落分散各方,曆來叛亂層出不窮,若要長治久安,當駐重兵以攝宵小。”

“駐重兵?”謝岩奇怪地看了一眼許恢,問:“許兄隨馮縣男萬裡遠征,難道不知那裡詳情?試問,糧秣如何跟得上?難不成讓我朝軍卒也去放牧不成?”

“縣子誤會了。”許恢急忙解釋道:“許某所言‘重兵’,實指‘精兵’,擁有鄉裡裝備的軍卒,步騎混編,兩萬足矣。”

謝岩不動聲色,繼續道:“朝廷尚無餘力,換裝邊軍。”

。“無妨,大軍駐守‘西州’一線,進可攻退可守,再者,朝廷駐軍‘波斯’已成定製,許某計算過,每年都會有一支精銳騎兵途經西域,他們即為朝廷最佳的流動戰力。至於邊軍,雖難以換裝,但西域不缺牲畜,故可以裝備大量廉價的‘野戰防禦器具’,以便戰時自保,等待朝廷大軍。”

“既有城池,何需野戰?”謝岩很不理解地問了一句。

“據城死戰,乃下下之策,大戰初起時,朝廷大軍增援不及,上策當為‘出城迎戰’,在野外鉗製敵軍兵力,西域之地,無險可守,故以往難以實施,如今不同,隻要物資足夠,野外同樣可以堅守,一支千人小隊。即是一座小城,以胡人蠻夷之戰力,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決計難越一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