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水師(三)(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2971 字 9個月前

這是一道真心難做的選擇題!

李仁反複權衡利弊,依然難以決斷。

最後還是馮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由“刺史府”出麵,召集本地世家豪門大戶,一起商議定奪。

李仁聞言,欣然應允。

次日,馮寶一行回轉“水師大營”,獨留房元昭在城中。

五日後,凡是“廣州”城裡有頭有臉的“人物”,一齊應邀步入“刺史府衙”。

麵對近百“大人物”,房元昭侃侃而談——從作坊產生的巨大收益說起,再到各家合建作坊以共同獲利,並明確告訴他們,作坊自身產出,足以覆蓋各家其餘家業多繳納之稅收。

可是有人卻問:“即便作坊收益能夠彌補,那也隻是增減相抵,各家並無實得之利,此又何解?”

房元昭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答案在“海外”。

隻要實施“新商稅”,“大唐水師”將負責蕩平“海上流寇”,必要時,可直接出兵番邦,以維護“大唐海客利益”。

房元昭那可是代表“水師都督府”,他所說的話,等同於“大唐水師宣言”!

要知道,這可是大唐軍方第一次就保護“唐人番外利益”做出的正式表態,可謂石破天驚!令所有世家豪門乃至普通商賈無不感到匪夷所思。然震驚之餘,卻又是欣喜若狂。無他,隻因在“水師”的保護下,“商船”能夠走得更遠,且無懼蠻夷武力。

要知道,“廣州”瀕海,幾乎所有世家豪門與大商賈都不同程度的參與“海外物資交易”,個中利益之大,每家皆知。隻因一直以來的巨大風險,遏製進一步擴展的念頭,如今,“大唐水師”正式入場,也就代表了未來擁有的無限可能。

相比較之下,自家一畝二分地產出的那點稅收,在“海外貨物交易”當中,根本不值一提。

既如此,支持“新商稅”,好像也不是太難的選擇。

將該說的全都說清楚以後,房元昭即於第二天一早啟程返回“水師大營”,僅在臨行前,委托“館驛驛丞”給“刺史府”捎了一句話:“大都督期望儘快能有結果。”

“水師大營”內外,一隊隊軍卒喊著口號在奔跑,也有在校場上進行隊列以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