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吳三桂:鷹視狼顧,我自己怎麼不知道?(1 / 2)

隨著孝莊的拍板,咱大清招撫孫可望的底線徹底劃定了。

除了之前許諾的廣西和高廉雷瓊四府外,貴州和肇慶、南雄、韶州三府也可答應。

但廣州這塊富得流油的地盤,是咱大清無論如何都無法答應的。

以廣府之地的富庶,廣州其他九府加廣西再加貴州都無法企及。

孫國主若是得到了廣州府,其後果咱大清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太後聖明,廣州乃兩廣核心,若是孫可望得之,必會尾大不掉!”嶽樂開口道。

“安親王說的沒錯,隻是,太後!”鼇拜沉聲道:“如今我大清餘兵幾無,孫可望在兩廣又寵絡綠營,舉止乖張,他要是真的想要拿下廣州,我大清也無能為力啊!”

此言一出,孝莊幾人的臉色一變。

廣東之事,尚可喜和耿繼茂自然是天天上疏叫苦的。

孫國主帶著綠營、義軍、士紳都把廣州府直接給分了。

尚可喜和耿繼茂如今隻剩下了廣州這一座孤城。

這樣的情況他們自然是第一時間通知了自己的主子。

“鼇拜,哀家觀孫可望所為,此人無非就是想要借我大清之手報他的不世之仇。”

“否則曆來種種也不會如此了。”孝莊看著孫國主的奏疏繼續道。

“他這種唯利是圖之人,哀家最是清楚了,現在的孫可望既想弄死李定國報仇,又想全據兩廣多占便宜。”

“此等首鼠兩端之人,在大仇未報之前,是絕不會和我大清翻臉的。”

“既然如此,哀家就讓皇上再下一道聖旨,虛與委蛇,對他多加寵絡,同時讓尚可喜和耿繼茂守好廣州,隻要廣州沒被孫可望所得,他就成不了氣候。”

“等雲南平定後,咱大清再跟孫可望慢慢地算舊賬!”

孝莊冷笑一生,孫國主此時的表現可謂是讓咱大清既愛又恨。

地圖、人頭、情報,在咱大清看來,孫可望也是為咱大清做出過重大貢獻的。

說獻上滇黔地圖就獻上滇黔地圖。

說闖逆出兵就闖逆出兵。

不僅如此,還順帶著把扶綱的人頭和永曆朝廷的聖旨給送了上來了。

如今又向咱大清示警,向斂兵聚穀一樣,一語驚醒夢中人,讓咱大清驚坐而起,提前知道十萬海寇進犯江南的消息。

這一樁樁一件件,如果不細究的話,全都是不世之功啊!

至少現在咱大清是覺得孫國主的功勞還是不小的。

隻是功勞不小歸功勞不小,人家吳三桂都那樣了,咱大清不一樣防著嗎?

孫國主的兵馬本就是漢王之首,要是再把廣州給了他,那咱大清可就束縛不住了!

“太後所言極是,現如今我大清得先把李定國和永曆給解決了,隻要解決這些前明餘孽,無論如何,這天下也算是一統了。”

嶽樂鄭重道:“隻是其他的事情我大清都可以緩一緩,但洪承疇和孫可望攻奸之事,卻不得不迅疾處理啊!”

孝莊聞言苦笑一聲,用手扶著額頭緩緩道:“西南究竟發生什麼事了,洪承疇說李定國的斂兵聚穀之計為假,要朝廷防備孫可望。”

“孫可望說洪承疇舉止怪異,讓朝廷小心他的不臣之舉,甚至他還帶上了吳三桂。”

“說在貴州,洪承疇和吳三桂見李定國勢大,有意反正,甚至前明餘孽連王爵和封地都給洪承疇和吳三桂想好了,洪承疇封興化王,永鎮湖廣,吳三桂封漢中王,永鎮川陝!”

“你們都說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策反洪承疇和吳三桂,永曆朝廷還是有一些動作的。

洪承疇的興化王,和吳三桂的漢中王,都是經過了永曆朝廷的認證的。

隻不過永曆朝廷連虛名和畫餅都弄不好。

洪承疇和吳三桂的爵位是二字王,和白文選、馬進忠同列。

比起李定國的晉王爵位還是要差了許多。

總的來說,還在策反的階段,李定國就希望洪承疇和吳三桂屈居自己之下了,一字王舍不得給,隻好用二字王去糊弄洪吳二人了。

除了虛名外,畫餅李定國和永曆朝廷也沒畫,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大義來招撫。

洪承疇的永鎮湖廣和吳三桂的永鎮川陝,還是孫國主在奏疏中自己加上去的。

永曆朝廷和李定國壓根沒許諾他們分封川陝和湖廣。

這誠意,不能說沒有,隻能說聊勝於無。

不過經過孫國主的一番操作後,咱大清倒是覺得永曆朝廷的李定國誠意十足,並且十分合理。

雖然吳三桂的永鎮川陝和洪承疇的永鎮湖廣看起來份量十足。

可川陝和湖廣現在在誰的手上?

咱大清對付南明都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畫餅畫出去了。

以己度人,在明清決戰之際,南明一方把四川、陝西、湖南、湖北給畫出去也挺合理的。

咱大清哪裡能想到,和自己對峙多年的對手,已經徹底地改頭換麵,連餅都不願意畫了。

這時候,除了封洪承疇和吳三桂為二字王外。

永曆朝廷還順帶加封鄭鴻逵為真定王。

好在鄭鴻逵此時已經病死,詔書又得被孫國主卡著。

避免了鄭氏集團產生雙王並立,叔侄齟齬的可能性。

鼇拜等人權量了許久後,這才開口。

“太後,永曆和李定國為了拉攏洪承疇和吳三桂,對他們封官加爵,大肆許諾,極有可能,奴才們覺得孫可望所言,並非為虛。”

“隻是孫可望暗喻的洪吳叛變之事,奴才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除非我大清兵敗如山倒,否則洪承疇和吳三桂都得掂量掂量,他們叛變的下場!”

孝莊聞言微微點頭。

自從金聲桓、王得仁、薑鑲、李成棟,這幫咱大清的亂臣賊子都死了後。

綠營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反正。

南昌、大同、廣州的累累屍骨,讓綠營將領們頭皮發麻。

即便西營反攻之際,李定國兩蹶名王之時。

綠營將領們也大體在觀望,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反正。

唯恐稍有失誤,自己就身死族滅。

而今我大清雖然在孫可望的渲染下,局勢非常的不好。

但是再壞能有金李反正,兩蹶名王時壞嗎?

要知道現在我大清的兵馬可是在貴州。

不是在湖南,更不是在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