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吳三桂:鷹視狼顧,我自己怎麼不知道?(2 / 2)

“吳應熊還在北京,洪承疇的家眷也不在貴州。”

“隻要我大清主力未敗,哀家覺得,洪承疇和吳三桂就絕不會輕易的叛變!隻是……”

孝莊捏著佛珠沉聲道:“孫可望在奏疏中所言之事,哀家怎麼覺得也不為假啊!”

“這……”鼇拜等人也犯迷糊了。

在小報告中,孫國主把吳三桂和洪承疇的黑料寫了一個夠。

甚至還直言,他的錦衣衛利用遍布西南的內應和舊部。

探查到吳三桂曾在酒後吐露,他藏匿了朱三太子!交於某一王姓士紳撫養。

隻等叛逆成功,殲滅了咱大清的八旗主力。

吳三桂就要北上陝甘,拿下北京。

再讓朱三太子複歸本性,登基稱帝。

隨後南下滅了李定國和永曆朝廷。

再行曹操之舉,禪位稱帝!

在奏疏中,孫可望把吳三桂的這盤大棋說的有板有眼,有理有據。

就差直接把王士元和山東汶上縣這人名和地名說出去了。

最後孫國主還不忘提醒咱大清,不要被吳三桂甘願賣命的假象所迷惑。

雖然吳三桂已經為咱大清賣命十幾年了,可司馬懿為了奪取曹魏江山,可是足足隱忍了幾十年啊!

所以在奏疏中,正如李定國的斂兵聚穀四字一樣,孫國主專門指出了吳三桂的鷹視狼顧,再三告誡咱大清要小心吳三桂的仲達之舉。

在密密麻麻的真實黑料麵前,即便咱大清有著自己的判斷,心裡也不免犯起了嘀咕。

“太後,孫可望的奏疏所列舉的不臣之舉,雖然不似作偽,但也要多加核實才行。”嶽樂拱手道。

“這個道理哀家自然知曉,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吳三桂我大清都不能輕動。”

孝莊緩緩道:“隻是我們不能冤枉了忠臣,但也不能放過了叛逆,洪承疇和吳三桂,哀家的意思是讓手底下的奴才們好好地查上一番。”

“同時讓羅托和趙布泰提起了精神,暗中防備二人,你們覺得如何?”

“太後,要是如此,隻怕我前線大軍,將帥不和啊!”濟度擔憂道。

吳三桂是北路軍統帥,羅托和趙布泰是東路軍和南路軍的統帥,而洪承疇則統籌大軍事務。

這四人之間要是各自暗中防著,對咱大清前線大軍的影響可想而知。

“簡親王,那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這……”濟度語塞。

“唉!”孝莊歎氣道:“事到如今,我大清雖然快一統天下了,可處處都是要命的事務。”

“現在皇上已經急火攻心病倒了,哀家雖然勉力維持,可也覺得力不從心。”

“你們若是有更好的法子就說出來,要是沒有就先按照哀家的意思辦吧。”

“太後,請保重鳳體啊!”鼇拜等人擔憂不已,再次跪倒在地。

“都起來吧,現在是最後關頭,哀家和皇上還有你們這些奴才,都得咬牙挺過去!”孝莊緩緩開口,堅定道。

“太後說的沒錯,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鼇拜中氣十足道:“隻要我等和皇上、太後上下一心,我大清必可渡過難關,一統天下!”

“鼇少保所言不錯,隻要我等用心,大清江山必能一統,大清社稷必能安穩!”嶽樂附和道。

一時間隨著鼇拜的帶頭發言,滿清重臣們精神為之一振。

眼前情況如此,孝莊自然也是鬆了一口氣。

“鄭成功入寇之事交於達素去處理。”

“吳三桂和洪承疇之事,先傳密旨給羅托和趙布泰,讓他們多加防備。”

“而孫可望之事,準備發消息給湖廣方麵,讓他們探探孫可望的口風。”

“除此之外,在招撫孫可望的同時,咱大清也不能不防,線國安和陳德的兵馬暫時不撤。”

“讓他們守好桂林和永州,如此一來,我大清的局勢才能安穩。”

現在咱大清兵力捉襟見肘,但鑒於孫國主的前科。

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咱大清,都不敢不做防備,把貴州清軍的後背交到孫國主的手上。

所以線國安、全節等人的兵馬仍舊留在桂林。

再加上馬雄放棄梧州後,暫時不願意和咱大清翻臉的孫國主,也讓這支兵馬北返。

所以在桂林,孔有德的八千多殘部齊聚。

除了桂林的八千精銳外,在永州原本有陳德和張國柱的八千兵馬。

但是為了加強南路的趙布泰軍,張國柱的三千人被劃入了趙布泰麾下。

在永州就隻剩下陳德的五千兵馬作為線國安的後援。

在咱大清看來,孫國主不過幾萬兵馬。

尚可喜和耿繼茂的兩萬精兵便能牽製一大部分。

而線國安等人的八千多兵馬,能戰善戰,又據守桂林堅城。

即便孫可望雖然翻臉,線國安等人也能靠著桂林城防堵住殿前軍的兵鋒,防止孫可望北上湖廣,斷了入黔清軍的後路。

為了以防萬一,在永州洪承疇還留了陳德的五千兵馬與線國安互為犄角。

這樣的布置,咱大清看來的確是固若金湯,能夠穩定局勢了。

“太後聖明,我大清如此布置,縱使孫可望鷹眼猶張,狼心未化,也必能讓他投鼠忌器,無隙可乘,踏踏實實為我大清所用!”鼇拜微笑道。

“鼇少保說得沒錯,桂林城堅,昔日李定國圍攻多日尚且未能得手,孫可望的幾萬兵馬,又被平南、靖南二藩牽製。”

濟度也笑道:“縱使他心懷不軌,也根本無法攻下桂林,侵我湖廣!”

第一次桂林之戰後,線國安等人又重新占據了桂林。

而在肇慶之戰失敗後,李定國率主力返回廣西。

隨後出兵試圖收複梧州和桂林。

隻是線國安和馬雄都挫敗了李定國的攻擊。

在桂林城下,缺乏重炮的李定國,連攻七日,耗儘了所有彈藥,依舊無法破城,又由於糧草不繼,無法長時間的圍困桂林。

所以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悻悻而返。

線國安有如此戰績,如今又有陳德作為後援。

咱大清自然覺得孫國主沒有實力突破桂林進入湖南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