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軍的糧道不用斷,他們自己人會來。(1 / 2)

七月恍然而逝,八月初七日,立秋之時已經到了。

“國主,多尼部清軍已經進至常德,準備等秋老虎過後,就要入黔了。”

“而根據雲南方麵的消息,李定國已經假節鉞出師,二十萬大軍正在開往貴州。”

張虎恭敬地遞上情報。

孫可望聞言接過情報歎了一口氣。

李定國現在出兵貴州,秋雨不斷,會嚴重地影響進兵速度。

明軍直到九月份才會抵達北盤江一帶的安南衛,也就是孫國主去年轉進時路過的那個地點。

然後……然後就沒什麼然後了,等待北盤江的崩盤吧。

“縱使土司已亂,李定國靠著永曆朝廷的那些魑魅魍魎,隻怕是還是守不住北盤江防線啊?”孫可望喃喃自語。

北盤江之戰,南北兩路明軍都被土司帶路所崩。

北路的白文選和南路的李承爵兵力並不弱於吳三桂和趙布泰。

白文選有四萬多人,戰時又得到了增援。

南線的李承爵,憑借著擒獲張勝之功,升官加爵,擁有一萬多兵馬。

隻是明軍的戰力下滑嚴重,士氣低迷,根本不是南北兩路清軍的對手。

當然如果沒有土司的帶路,南北兩路明軍據七星關和北盤江而守,清軍短時間還是拿他們沒什麼辦法的。

隻是在最為關鍵的中路,多尼、羅可鐸、洪承疇、羅托等十萬以上的清軍,對陣南明一方的主力。

南明主力沿著響水橋、雞公背、關嶺層層設防。

然後永曆朝廷在這個關鍵時刻,讓明軍主力斷了糧,自行潰敗。

讓李定國成為了第二個孫傳庭,出了根據地,在家門口就餓著了。

這個問題,孫國主實在是沒轍啊。

這幫人有糧連運都不知道怎麼運,李定國非要用他們,這誰能有辦法?

原本曆史上劉文秀在貴州,是接手了孫國主的行政六部,理順了貴州的事務。

可現在,劉文秀已死,行政六部跟著孫國主來到了南寧。

能夠幫李定國主持後方大事的,已經沒有足夠重量的人物了。

“國主,你是在擔心李定國守不住北盤江防線,讓雲南失守?”張虎不解道。

“正是。”

張虎狐疑道:“國主,李定國手握重兵,即便不能奪回貴州,依靠七星關、關嶺、北盤江等天險,二十萬大軍,也足以守住雲南啊!”

孫可望緩緩道:“現在看起來的確是不可思議,你不這樣認為,李定國不這樣認為,永曆不這樣認為,甚至連韃子都不這樣認為,但是孤卻越來越覺得,北盤江防線失守,極有可能。”

曆史上,清軍對攻取雲南其實也並沒有多少信心,而北盤江崩盤的消息傳回昆明之事,整個永曆朝廷更是直接懵了。

隻是對於知曉明軍崩潰原因的孫可望來說,李定國問題出在了根上,根的問題沒有解決,即便孫可望幫他解決了土司帶路的問題,北盤江一戰,他能守住的幾率還是渺茫。

“不知國主有何高見?”張虎洗耳恭聽道。

“張虎,你知道柿園之役嗎?”

“國主,可是孫傳庭和李自成的柿園之役?”

“正是!”孫可望沉聲道:“當初,闖王兵圍開封,崇禎無人可用,不得不從詔獄中提出了孫傳庭,讓他帶兵剿滅闖王。”

“孫可庭在崇禎的逼迫下,不得不帶領陝甘秦兵,出兵東進,可是一出潼關他的糧道就出了問題,士兵們不得不到處搶掠,最後竟然以青柿和泥土充饑。”

“現在十五年過去了,我觀李定國不過是第二個孫傳庭而已。”

“以朝廷的組織能力,縱使雲南有糧,他們也運不到貴州去!”

就咱大明朝的組織能力,要是集中大軍,進行長時間的大兵團作戰,就沒有一次是糧道沒出問題的!

世人隻知道孫傳庭第二次出潼關之時,是被李自成切斷糧道所敗的。

但是不知道卻是,在李自成切斷他的糧道之時,孫傳庭的後方已經許久沒運來糧草,明軍已經斷糧多日了。

在鬆錦的洪承疇也是吃虧吃在這裡,筆架山雖然失守,但筆架山裡麵根本就沒有多少糧食,這也就罷了,還都是一些陳腐不可食的臭糧,爛糧。

而明軍大營內,也隻有區區幾日的糧草。

若不是如此,鬆錦也不會那樣稀裡糊塗。

崇禎朝對李自成的五次大規模圍剿中,明軍斷糧四次。

唯一一次沒斷糧的大圍剿,還是因為汪喬年搞了風水大法,自信爆表,不帶步兵和炮兵,直接帶著騎兵去送,就兩三天的功夫,明軍隨身攜帶的糧草還沒吃完,還沒等到後方發力,就直接嗝屁了。

但凡明軍進行長距離,大兵團的作戰,他們的糧道不用敵人斷,在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傳統下,明軍自個就能把自個的糧道給斷了。

所以北盤江的戰事可想而知,以永曆朝廷的組織能力,二十萬大軍的後勤工作,時間一久,是必然會出現問題的。

“國主,屬下認為,應該不至於此吧。”張虎驚訝道:“雲南有王應龍和龔彝在,糧草不應該運不到貴州啊!畢竟北盤江距離昆明又不遠?”

“對於孤和韃子來說的確不算遠,可對於永曆朝廷來說。”孫可望冷笑一聲。

“難上加難!”

北盤江距離昆明有數百裡,其距離不比潼關到郟縣,寧遠到錦州要近。

這點距離,對於能夠組織軍隊萬裡遠征,能夠以雲南之糧三路反攻的清廷和孫可望來說,並不算什麼。

要知道,六年前,雲南之糧可是要先運到北盤江一帶,再進入貴陽。

隨後再發往千裡之外的四川和廣西、湖南的。

以陸路為主的三千裡糧道,可是實打實的。

昆明到北盤江的這段路程,隻是西營後勤的一個開頭而已。

隻是永曆朝廷的組織力不能和清廷以及行政六部,同日而語。

這段幾百裡的糧道,足夠要了永曆朝廷的命了。

“國主這……”張虎還是有些不可置信。

“張虎啊,若是有劉文秀在後方統籌事務,或許情況還不至於如此,隻是光靠王應龍和龔彝二人,壓不住朝廷的那幫牛鬼蛇神啊。”

孫可望緩緩道:“不要覺得,不缺衣,不少餉,不斷糧是件容易的事情,朝廷若是能夠做到這些,闖王和先王縱使揭竿而起,也早就被剿滅了,韃子也不可能在遼東猖獗,進而入關。”

“現在已經是八月,即將秋收,想要驅逐韃虜,其要害不在昆明而在南寧,我西營的二十萬兵馬看似兵強馬壯,其實對韃子已經沒什麼威脅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