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導致了李定國為了救他,不得不把南明的最後一點資源和兵力全砸在了緬甸人的頭上,最終病死荒野。
而現在同樣是三條道路在李定國和晉藩的麵前。
隻不過由於廣西經過了孫可望的治理變得極具價值了,所以從晉藩的角度來說。
對比撤入四川和滇西,似乎拿下廣西是最優的選擇。
“晉王,四川殘破,滇西貧瘠,朝廷若是撤入兩地,必定糧餉不濟,物資短缺,難以久持,而兩廣富庶……”金維新繼續勸說道。
李定國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廣西這地方他待過幾年,可孫可望治理雲南時的成果他更是親眼見證過的。
想當初,兵禍不斷的雲南,一個秋收的時間,便已經大治。
而現在的廣西也經過孫可望一年多的治理了。
此時的廣西絕不比當初的雲南要差。
要是李定國能夠帶著永曆朝廷和十幾萬大軍撤入廣西。
那麼物資的供應以及發展前途,絕對比去四川和滇西要好。
晉藩的前途也將重新變得光明起來。
可問題是,之前他就已經放棄廣西奪取了雲南了。
現在孫可望撤入廣西,自己又放棄雲南奪取廣西。
這尼瑪誰受得了!
孫可望和國主一係非跟自己玩命不可!
“金少宰,廣西的確是朝廷移蹕的首選之處,隻是本藩若是帶領大軍護衛皇上前往廣西,隻怕孫可望會立刻與孤開戰。”
“到那時,本藩前有孫逆阻攔,後來滿清追兵,隻怕會進退兩難啊!”李定國憂心忡忡道。
其實對於撤入廣西晉藩是非常有需求的。
畢竟現在是火燒眉毛的時候的。
想當初新會慘敗後,李定國隻剩下了三萬老本再無進攻廣東的能力。
可即便是如此,尚可喜和耿繼茂也沒有能力帶著自己的兩萬老本來南寧徹底消滅李定國。
李定國雖然經過了重創可還有三萬老本。
尚可喜和耿繼茂即便加上線國安的八千殘兵,三藩加起來精兵都不到三萬人。
麵對在兵力上甚至還有優勢的李定國,即便是野戰尚可喜三人都不一定打的贏。
更何況是要攻取南寧,消滅李定國呢?
所以說1655年的局勢是晉藩雖然已經喪失了攻取廣東,打開局麵的能力。
但以李定國的實力仍然可以控製南寧一帶,割據自雄。
也就是說1655年時的晉藩是沒有生存危機的。
隻不過由於新會慘敗,李定國喪失了在兩廣打開局麵的能力和信心。
所以才會兵行險招,接駕安龍,轉入雲南。
而現在和1655年相比,晉藩的實力從理論上來說比三年前更強,足足控製了十幾萬大軍!
又直接掌握了朝廷大義,不像三年前還需要先去安龍接出永曆。
實力上如此,在生存問題上。
三年前晉藩是沒有生存危機的,至少在短時間內是沒有的。
李定國在廣西打退了清軍的進攻後,甚至還反攻收複了廉州等地,穩住了廣西局勢又休整了一年籌備了足夠的糧草後,才執行接駕計劃。
而現在清軍都推進到雲南,馬上就要到昆明了!
三年前晉藩是沒有生存危機,可是現在卻有。
所以對於梅開二度再度執行戰略轉進的意願,晉藩不是在減弱而是增強!
從實力到需求上來說都是如此。
而在心理壓力方麵,這一回生二回熟的,很多事情隻有零和一的區彆。
況且不是還有永曆朝廷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李定國帶著天子去廣西,誰能說個出不是來?
以前進入雲南時不就挺好的嗎?
從大義上來說,掌握了皇帝牌的李定國辦事情是非常方便的。
不要說在這個時代了,就算是在後世。
李定國帶著永曆占了雲南,基本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永曆上。
孫國主的命根子雲南沒了,根本就沒多少人意識到。
既然如此,李定國和晉藩昔日保護永曆離開危險的安龍來到了雲南。
而現在帶著永曆離開危險雲南,前往安全的廣西也就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就算擺在明麵上,天下人也說不出什麼來的。
畢竟忠君可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啊!
“晉王,孫逆隻有三萬殘兵而已,就算過了一年招募了數萬新兵,可新兵必不堪戰。”
金維新胸有成竹道:“更何況,孫逆貪得無厭,在北盤江血戰之時,他坐山觀虎頭,現在勝負已分,他勢必會趁機北上湖廣,東西廣東,擴大自己的地盤。”
“而我們在這個時候,兵行險招,梅開二度,帶著聖駕轉入廣西之地,以我十幾萬之眾,即便有些孫逆的爪牙膽敢抗拒,也勢必也敵晉王的王者之師,朝廷的雷霆之怒!”
李定國聞言微微點頭,這人總是會受到感情影響的。
咱大清的八旗兵不就是因為贏的太多了,所以就對明軍造成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心裡陰影嗎。
然後尼堪在衡陽大捷中也正是因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心裡狀態,才被李定國給摘了人頭。
而李定國在衡陽大捷後,他和晉藩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覺得八旗兵不過如此。
然後在新會之戰時,即便知道八旗援軍已到。
李定國仍舊不退兵,選擇以頓兵堅城之下大半年的疲憊之師,和滿清進行決戰,結果一敗塗地。
同樣的道理,交水之戰,晉藩三萬打孫國主的十幾萬都打贏了。
對於李定國和晉藩來說,孫可望還有什麼可怕的?
現在是晉藩有十幾萬大軍,孫可望隻有三萬殘兵,雖然應該過去一年了,孫可望已經招募了不少新兵。
可以前三萬打十幾萬都打贏了,晉藩覺得現在是優勢在我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