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技術門檻(1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3842 字 9個月前

1983年4月,新飛電子公司以飛快的速度,把vcd推廣到一個又一個地區市場。

每個市場視其情況,設立辦事處,並且,尋找當地具備實力和資質的總代理商。

這場苦差事,則是委托給了新飛公司的ceo柯慈雷去做。

“我感覺自己仿佛像是在征服世界,平均每周要征服一至兩個國家的市場……”新飛電子科技公司ceo柯慈雷,後來接受采訪時說道,“大概用了三個月時間,亞洲基本上已經被vcd征服。之後,我們把業務向美國、歐洲、日本等等發展,當然,這些市場發展有點遲緩,但是,我們終究還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vcd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超越了錄像機,成為用戶最多的家用影視播放器。這個產品讓我們公司推上了世界五百強公司,上市後市值迅速超過了蘋果……通過vcd所向披靡的攻勢,我充分意識到,技術創新、廉價兩大法寶的重要性,如果,兩大法寶結合起來,那麼,有可能無往不利!後來,我們一直秉承這種理念,向消費者提供先進而廉價的產品。即使很多公司控訴我們不正當競爭,低於成本價傾銷,但我們認為自己做的對,大量的消費者,以及合作夥伴們支持我們這麼做!”

事實上,vcd的成功,除了機器本身造價低之外,香港的影視內容,也對其初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1983年3月以來,vcd格式的影視內容,每天都以幾十部的速度增長。儘管,這些內容絕大部分都是過去的老電影和電視劇,但是,海量的新內容,還是給了消費者大量的信心,不至於擔買了vcd之後,卻找不到影片可看。

80年代的香港,靠著電影、電視劇製作水平的精良(迎合觀眾的經驗)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

由於,港片本身就被亞洲大部分地區的市場所接受,vcd也受益於此,迅速的打開了東南亞地區的市場。

除此之外,80年代國內市場流行的錄像廳經營者,也迅速接受了vcd。

在80年代開錄像廳,絕對是非常賺錢的生意。因為,國內的電影院的票價不高,但經營觀念陳腐,電影片源也非常的少。經常一部電影放映大半年,常年拿一些舊拷貝來湊數。

相對於這個年代的電影院,錄像廳一天放10部不重複的電影。大量的電影片源,都是好萊塢和香港的進口片,而能在電影院看到的進口片,就是鳳毛麟角了。所以,觀眾更喜歡到錄像廳看電影,而不是電影院。

奈何,一台進口的錄像機,經過多層轉手,在國內的售價可以高達2萬元。所以,對於很多創業者而言,資金門檻是非常高的。

vcd的價格比錄像機更低,所以降低了錄像廳的資金門檻,於是,神州大地幾乎每個城市都出現了大量的vcd影碟機作為播放影視內容的錄像廳,而片源主要也是從香港購買的正版vcd!

沒錯!

目前找不到盜版cd和vcd,畢竟,現在的cd光盤工廠,還沒有遍地開花。由於技術的門檻,造成了版權保護出奇的好。

若換做是90年代,cd和vcd的版權保護,將會成為很多版權廠商頭疼的問題。

……

為了最快速度打開市場,新飛vcd不僅僅售價低廉(相對於錄像機),而且,月產能也高達60萬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