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大型廣告片時代(2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3746 字 8個月前

80年代是“大型廣告片”的年代,不做玩具周邊的動畫公司不是好廣告片投資商。

整個動畫行業這段時間,都是玩具公司的傀儡。直到這個模式逐漸不賺錢,大量淘金者黯然退出之後,動畫行業才擺脫了廣告片橫行,每一部動畫都是為了促銷玩具的畸形狀態。

當然了,即使是這種氛圍退潮了,但影響還是很深遠的,至少,讓動畫行業的商業運營理念不再局限於拍動畫片,靠版權來賺錢。

林棋點了點頭說道:“有沒有考慮電影推廣?”

“電影?”梁飛覺得有點詫異,“動畫的成功,是因為,玩具是賣給青少年的。電影的觀眾和四驅車的玩家重合度不高吧?”

“不能這麼看問題!”林棋微笑說道,“《四驅英豪》改編真人電影,有可能的全家一起看,不僅僅鞏固了核心粉絲,讓其有成就感、認同感。與此同時,讓一些不了解迷你四驅車的成年觀眾,也通過電影了解,也許,這些成年人家長,會因為看了真人電影,一小部分轉化為迷你四驅車粉絲,另外,一些則有可能順手買迷你四驅車玩具送個小孩。”

“聽起來確實具備可行性!”梁飛聞言心動說道。

這樣作為大型廣告片投資商的新電玩具公司,隨著禍害了動畫行業之後,又把邪惡的觸角伸到了影視行業。

在後來,很多“大型廣告公司”紛紛效仿,製作這種“大型廣告連續劇”、“大型廣告電影”時,新電公司早就上岸,逐漸發展成為以製作精品文化產品為主的公司。雖然,距離迪士尼那樣的前輩還是比較遙遠,但是,其格局也遠遠超過後來的模仿者,後來的模仿者,僅希望拍片賣玩具,賺它一筆快錢。但是新電玩具,卻已經有足夠的資本,開始玩起文化了。

真正想要持久的通過“廣告片”來賺錢,粗暴的投資和播放,肯定是不行的。而是需要把作品做成文化,讓觀眾即使知道其有一對的周邊產品,也不會厭惡的將其當作“廣告片”。

動畫無疑是跟玩具周邊消費者重合度最高的題材,但是,並不代表影視不能起到促銷的效果。

另外,製作動漫而言,受限於此時國內和香港的動畫製作人才的數量和水平限製,短期內難以大規模的製作出高水平的動畫。

但電影就不一樣了,在80年代香港有2萬從事電影行業。一些電影投資者,甚至隻要拿著鈔票在街坊一吆喝,就能從左鄰右舍中湊出拍一部電影所需的業內人士。

拍電影在香港顯然是門檻相當低的一種投資,甚至可以說,此時的香港投資拍電影,比後來的橫店還要容易的多。

另外,香港最大的兩家電影公司嘉禾、新藝城,跟新創業係都屬於合作夥伴關係。定製一部水準以上的電影,隻要給足了錢,並不成問題。

chapter();</script>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