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開始,香港影壇進入了《阿瓦隆之庭》統治時期。
香港電影行業素來喜歡跟風,無論是功夫、鬼馬喜劇、僵屍片、賭片、新浪潮武俠片、警匪片,隻要有任何一種電影題材火爆,很快就會有數以百計的跟風爛片上映,甚至很多跟風題材的電影都是原班人馬,橋段也是雷同,很快一個題材就會從大熱到審美疲勞,迅速的被市場所拋棄。
最典型的就是香港的僵屍題材的電影,最熱門時期,整個香港的電影市場十部新片八部都是僵屍片,但這樣大熱的題材,卻僅火爆了不到十年,就走向滅亡。
適度的學習和模仿,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經曆程,但是惡意的跟風,則相當於是濫捕濫伐,把水裡麵的魚苗都撈上來了,把山上還未長成的木頭都砍掉了,這樣破壞性攫取,自然是把整個生態迅速的搞死。
但是,《阿瓦隆之庭》動畫電影上映之後,整個業界還是酸溜溜的表示“學不了”。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片,即使真的完全看懂吃透,沒有1.37億元資本,也是難以複製這樣的奇跡。
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將低水準的跟風擋在了門外。
與此同時,算經濟賬,也讓大部分的投資人,不可能選擇投資這種大片。
1.38億元的預算,在香港至少能拍兩三百部低成本的電影了,雖然未必能夠做到部部賺錢,但是目前港片絕大部分還是能夠實現回本盈利,分散投資數百部電影,總是收益率肯定是非常理想,風險也是比較低的。
當然,也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想要蹭熱度的電影,但基本上反響平平。
觀眾普遍反映“除了阿爾托莉雅,我們誰都不認。”。
蹭熱度的電影大部分成績都平平,這並不是題材不好,而是他們根本沒有搞明白核心賣點。
實際上,林棋也沒有徹底搞明白賣點,隻不過,把他已知的元素都組合到一起,並且,靠著他超越時代的審美給質量把關。
當然,也有一些上進心比較強的導演,比如徐克就認真的走進電影院看了十多遍,許多經典的鏡頭,迅速的被其消化吸收。其後,徐克多部真人電影裡麵,都開始用了新學到的元素。
後來徐克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阿瓦隆之庭》首映我就獲得了免費贈送的電影票,一開始不過是抱著捧場的心理去看的。但是,但看了第一遍時已經產生了巨大的震撼效果,最大的震撼當然是特效,對,80年代的那些特效,包括好萊塢的《星球大戰》、《大白鯊》、《終結者》都顯得有過時。即使到了90年代好萊塢的特效大片大規模上映,我也覺得不過如此,還不如《阿瓦隆之庭》的震撼……之後就是學習,《阿瓦隆之庭》雖然不是武俠片,但是,對於後來很多新武俠影視,還是有巨大的影響……缺點也不是沒有,比如,裡麵戰鬥的場麵,如果找一些更好的武術指導,可能做的更漂亮,當然了,它動作設計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強大的特效技術,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阿瓦隆之庭》對徐克和香港一部分動作大片的影響,本質上可以濃縮為一句話“遇事不決燒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