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在英特爾公司在努力說服ibm采用其公司卻是虛與委蛇,認為32位芯片應該是大型機的專利,作為微型計算機,就應該是16位cpu為主。ibm公司擁有x86的專利使用授權,所以,其秘密的在研究改進版本的286芯片,而對於英特爾的386不以為然。
這主要pc陣營的技術領導權的爭奪戰爭,一開始,整個陣營絕對不會認為英特爾的影響力超過ibm。但是,後來ibm執著於改進286,而一部分的兼容機廠商使用了被ibm拒絕的386,從而出現了兼容機的性能超過ibm。
從此之後,ibm徹底失去了對pc陣營的指手畫腳的資格,反而是英特爾逐漸擁有了越來越高的影響力,它可以迫使軟件和硬件廠商適應英特爾的新一代芯片技術,而不是英特爾反過來迎合其他的合作夥伴。
實際上,pc真正霸業已成,那是在386時代。在286時代的pc,雖然市場占有率不低,但是,由於ibm公司跟pc兼容機廠商,以及跟英特爾公司之間的勾心鬥角,使得其整個陣營存在內耗。
這時候,新創業電子自然不會加入到底的16位芯片好還是32位芯片更好的爭論中。而是拋出了——多核心cpu概念!
所以,在85年開始,全世界的科技媒體專欄上,充斥著“個人電腦進入多核時代”的相關軟文,文章大麵積的吹捧多核心計算機優於單核心。
通過列舉大型計算機、超級計算機,都是多核心計算機,來證明多核心的優越性,想要擁有更高的性能,一顆cpu怎麼夠用?需要有兩顆、四顆,甚至更多!
“生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計算機從少量晶體管到集成大量晶體管,單核cpu相當於單細胞,而多顆cpu則相當於是多細胞。計算機從單核心到多核心是曆史和技術發展的必然性……”
這個輿論攻勢,自然是為了“盤古多核主機”進行造勢,雖然,目前盤古主機大部分的用戶,單核xrm16cpu的主機也覺得夠用了。
當然了,pc陣營的廠商,也雇傭了一大批的專家,駁斥了個人計算機應該上多核心的論點,認為多核堆砌出來的性能增幅,遠遠高於其付出的成本。
然而……盤古主機多核心的cpu,賣的比pc286主機更便宜,使得pc陣營的這些駁斥文章站不住腳。
當然,也有一些分析論點獲得消費者認同,比如電費!
多核的代價是增加一些電費,但是,最多也就等同於多點一盞燈的電費,不是那麼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也不會太在意。
“新的硬件升級換代風暴來臨,盤古主機性能升級全麵出擊!
盤古主機升級版,升級128kb內存,免費升級不加價,全球參考售價398美元。
雙核心盤古主機,雙核大內存,售價998美元。
四核心盤古主機,四核大內存,配置256mb大硬盤,堪比小型機的頂級配置,售價僅199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