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東莞,虎門鎮。
這座在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鎮,在近代史上以虎門硝煙和與第一次鴉片戰爭聞名於世。曆史文化遺產方麵,雖然不能跟京城相比,但絕對比橫店要強的多。
要知道,後來橫店影視城的發展,是為了還原第一次鴉片戰場的虎門硝煙等等場景,而投資了數千萬元,打造了人造曆史景觀。後來,那些人造景觀被保留,繼續用於影視製片,並且,逐漸有了更大的發展,不僅僅有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的清朝主題場景,而且,秦漢、唐宋、民國等等各朝代的複古建築群和宮殿,也紛紛破土動工。逐漸的,橫店發展成了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的超大型影視基地,可以帶著劇本進來,反而拿著成品電影作品出去。
橫店的基礎更差,都能從90年代末開始,大約用了不到十年,就成為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影視基地。而隨著中國影視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橫店甚至在世界上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東莞的條件顯然比橫店要好的多,首先,80年代的土地成本,比90年代便宜。另外,橫店初期發展,幾乎是倒貼來吸引劇組拍戲。隨著越來越多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問世後,橫店才不愁沒有劇組。
而虎門鎮跟香港相當的近,以新創業係的資本,投資幾部電影,要求劇組在虎門拍戲。一回生二回熟,多拉一些劇組來拍戲,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劇組主動來取經拍戲。所以,隻要林棋有心這麼部署,提前搞出一座橫店那樣的影視城,完全不存在障礙。
後世東莞是國內罕見的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城鎮,gdp大部分都是由製造業組成。而虎門也同樣的製造業為主,至少有200多億是製造業。
但現在的虎門鎮是發展路線,卻是影視文化產業為主,旅遊服務為輔。由林棋出資,而東莞當地出地,在虎門鎮投資建成一座規模空前的大型影視城鎮。
城鎮的麵積達30平方公裡,近虎門鎮的六分之一的麵積,都被規劃到了影視城中。
倒不是說,虎門鎮僅發展影視文化和旅遊產業,不再發展製造業。實際上,影視城占據的地皮,大部分都是高低不平的山地,如果走工業路線,很多的山地都要鏟平,發展影視行業,則就需要多樣性的景致,不會強行破壞生態。更何況,這些地皮,僅占虎門的六分之一。
剩下六分之五的地皮,大部分是在平地,如果有人願意投資,完全不影響工業發展。
隻不過,林棋有錢他想要投資影視產業,如果東莞不想要,那麼,他也不勉強,那個地方想要影視城,林棋隨時可以換個地方把項目落地。
東莞和虎門的官員當然不傻,隻要林棋的項目能落戶當地,隨之而來的就是gdp的增長。
目前國內南方沿海地區的政績考核,已經越來越有90年代那種以gdp增長為重心的苗頭。能在經濟治理方麵露一手本事,基本上都是平步青雲!所以,不管是不是特區,地方政府都憋著勁想要搞出漂亮的gdp!
“我們應該依托這裡的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遺產,打造一座濃縮中華曆朝建築風格和曆史的主題城鎮。”林棋指著虎門鎮的一些森林和山地、河流溪穀的景色,說道,“發展影視基地,虎門比香港擁有更大的優勢!至少,我們虎門的地,比香港的便宜!”
在場的官員,紛紛笑了笑,說道:“我們這裡確實沒有彆的,人窮,地不值錢!到了林先生這裡,卻成了競爭優勢了!”
“是的!”林棋認真的說道,“香港那邊的土地成本,決定了其影視行業的格局,受到極大的限製。現在香港電影行業的繁榮,完全是吃老本。隨著香港土地成本越來越貴,金融、地產成為香港主要的利益來源,影視產業的市場規模和收益,不可能在香港買下更大規模的土地用來發展影視產業的基礎設施。今後,隨著香港地價更貴,一些租用地皮經營片場的公司,比如嘉禾租約到期了,是不可能有錢續約的。而邵氏倒是在60年代為了拍電影而圈了一些地,香港能拍古裝、曆史戲的隻有邵氏的片場。但是,土地麵積太小了,造成了邵氏的片場不可能拍出格局大的曆史戲!基礎設施不支持香港電影產業,向著更大格局發展!”
香港的拍攝影片的片場,主要是六七十年年代所發展。之後,由於香港的地產價格上去了,影視文化產業永久的失去了打造出更大規模的影視拍攝基地的機會。
拍攝現代題材的作品,或許,還是可以利用香港城市的實景。但是拍攝古代的戲,大部分都在狹小的室內空間,以及根本小的不像樣的場地,模擬古代的街道市井。
這種簡陋的環境,造成了港片拍古代的影視作品,皇帝居住的宮殿,比古代地主老財的大宅院還要簡陋的多,由於格局太小,自然也就限製了發揮。
至於到國內和世界各地取景,這又不適合港片的快節奏和高效率。大部分港片兩三個月已經已經完成了電影製作殺青到上映,市場反饋什麼的,可以迅速的看到結果。在商業化方麵,港片是非常接近於好萊塢,甚至,從投資到結果,反饋速度比好萊塢電影更快。
好萊塢的電影從靈感到投資製作,到上市發行,至少是要超過一年以上的周期。一些在全球市場發行的大片,則是幾年時間才能反饋出其成績。投資人和製作人,都是根據不斷獲取的市場反饋,逐漸調整自己的題材和創作思路,從而讓其更加市場化和主流化。
香港的快節奏,反饋速度更快。但是,卻因為各方麵的格局都太小了,所以,即使最巔峰的時期,港片在全球票房總規模,也沒超過4億美元。
當然了,這是曆史上的港片,現在的港片格局稍微大了一點,因為,有新創業影視公司,投資真人影視作品。而菲力克斯動畫公司製作動畫大片。新創業係的一年在全球收割的票房就超過5億美元。加上其他的大小超過百家香港影視製作公司,至少可以再收獲2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也就是說,85年的港片,應該比後世港片輝煌時期的票房收入要高的多。
當然了,尷尬的是,把菲力克斯動畫的作品算上,一部動畫片,就可以超過整個香港電影行業所有真人電影的成績。
所以,港片即使比曆史上更牛逼的多,但是,幾乎都是新創業係的掙來的,跟其他的公司沒多少關係。
能夠把產業考慮的更長遠,估計也就林棋一個人了。港片後來衰落,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長遠的規劃。大家都乘著景氣能賺錢,都想要多賺點。
但是,立足於長遠的投資,比如,投資電腦特效技術、高清攝像機、下一代的數字影院放映設備、基礎設施更先進的影視製片基地……
即使是香港的工業衰退之後,很多的工廠主卻並沒有受到損失,因為,聰明的工廠主早就把製造業務轉移到國內從而享受到了國內低成本紅利,而香港原本的總部,也有融資和進出口清算的便利。
但是,香港影視行業很多人,直到香港電影行業徹底死掉了之後,才發現……尼瑪的,真的死了?!還以為是短期內低潮,度過了低潮之後,還能恢複元氣了。
實際上,香港電影能發展起來,取決於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整個華語商業電影,隻有港片做的最成功。華人影視人才,想要獲得一些成績,最好的途徑,就是到香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