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拍成什麼樣的大片(1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3776 字 9個月前

?d?m??????*?m?n?d??導演都比我懂拍戲,但是,我找兩位來,並不是說,給錢讓你們敷衍一下就可以了,而是找兩位,拍一部在我眼裡能及格的《鴉片戰爭》!”

“及格?!”兩位大導演不由露出了一絲難堪,即使……他們的電影成就還未達到世界頂級大師的水平,但也絕對不是新手,而是公認的華語片的大導演。

李翰祥不用說,從五十年代開始就成為了香港電影行業的著名的大導演。雖然,在60年代一度遠赴台灣發展,讓其錯過了香港電影最快的發展時期。在70年代初,回歸香港但由於風頭不再像搶出那麼強勁而一度被認為是過氣大導演。當然,80年代初又成了首批跟大陸合拍電影的香港大導演,其中,《火燒圓明園》更是轟動兩岸三地,在國內外都是話題性十足的電影。當然,也正是因為《火燒圓明園》的影響力太大,才造成了梁家輝獲得了影帝的頭銜,立即就遭遇台灣封殺。

當然,《火燒圓明園》也不是沒有缺陷,首先,它戰爭場麵不夠大。換成好萊塢的商業片,那麼,肯定是燃燒、爆炸、燃燒、爆炸,這類的視覺衝擊的場麵要多一些。那種粗暴的視覺衝擊,往往能夠更有效的吸引票房。

謝晉的《高山下的花環》,堪稱是一代經典。當然了,作為一部以對越反擊戰為背景的電影,戰爭場麵卻是驚鴻一現,很少看到。所以,這部電影更多是文藝片範疇。文戲太多,或許,這是它能拿獎,備受業界推崇的原因,但同樣也是它不能成為賣座神片的理由。

“沒錯!”林棋說道,“一部及格的電影,它不僅僅要有少數人叫好。被叫好的電影,未必是真的好。但叫座的電影,往往是真的叫座,因為,造假成本太高!就像《阿瓦隆之庭》一樣,我要求不是它盈利,而是做出一部純粹而好看的電影。最後的結果是它大賺特賺,但我投資的目的,確實不是盈利,更不是拿獎。好看的電影,肯定不會撲街!比如,1.37億投資的《阿瓦隆之庭》我也沒有打算它能賺幾個億美元的票房。實際上,它全球票房3000萬美元,已經能證明它具備吸引力了。做到3000萬美元票房,我當然是虧本的,假設,真的那樣,我也認為值!至少,3000萬美元票房,可以證明它確實不是我一個吻認為認為是精彩的電影,全球應該有近千萬的觀眾認同!”

確實存在票房注水這種可能,但是代價卻是比較昂貴的。因為,注水的票房也是真金白銀花錢買票做出來的,而最終分成給投資人的錢,是不到票房的一半。海外發行的話,甚至低於兩成分賬,這也是海外發行,缺乏買片方造假的動力。

人家造假票房,是試圖把票房刷到第一第二的位置,或者是比較能吸引眼球,有新聞價值的高票房,從而有噱頭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觀眾進入電影院貢獻真票房。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一部電影想要賺錢,那麼即使刷票房,極限也就三成票房是假的,剩下的都是真票房。而票房成績越好的電影,其成績真實性約有保證。因為,即使想要出名想瘋了的投資人,也不可能會付出天文數字一般的虧損,去造假。

相對而言,獲獎的電影黑幕操作空間,就大的多了。很多電影明明是狗屎,但評價出奇的高。等到有真實觀眾去看,才會發現這難道是一泡屎?

“林先生的意思,是《鴉片戰爭》是要做成一部商業大片?”李翰祥說道。

謝晉有點煩惱說道:“拍商業片,我沒那個經驗啊!”

彆說是謝晉,李翰祥都覺得沒底!

畢竟,《火燒圓明園》也算不上大片,之所以能大人,是沾了80年代北京熱。故宮、清末等等近代文化,現在比較流行。

與此同時,這個年代的大陸觀眾,也沒看到多少不像樣的商業片。這種環境下,隻要電影不是太爛,就很容易取得驚人的成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