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覺得這些話挺有道理的。”狄安娜崇拜的說道,“原本以為,你僅僅是一個運氣好的商人。但是,書裡麵介紹,你是自古至今賺錢速度最快的商人。即使很多話,不是你說的,也是人家總結你的經驗,認為你會說這樣的話。”
“一個人運氣好,成功了,於是,他做的任何事情,都被認為是深謀遠慮。”林棋無奈的說道,“即使他沒說一些話,很多人卻紛紛熱衷於說,某某說過。”
……
1988年3月初。
林棋受邀請,在吉林大學展開演講。演講的當天,整個東北各省,一堆的要員,都放下手頭的工作,前來聽林總的演講。
畢竟,林總現在被認為,是華人世界當代財神,最會搞經濟的商業奇才。聽聽林總的話,對於發展經濟,總是有點用處的。
“各位領導,很高興在東北進行一次研究。東北在建國初,曾經創造過驚人的經濟奇跡,這個奇跡,是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成功的引進了大量技術和工業化管理經驗。在此之前,中國談不上工業,但東北在六十年代工業化成功了,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國家範疇。以工業化程度人眼,現在的東北,算是中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絕大部分人口都是城市人口……”林棋說道,“國內其他地區,工業化城市,達到東北這樣,至少還要二三十年時間!”
一瞬間,整個現場的這些東北人,都激動的給林棋鼓掌!
“但是……我之前去了一趟蘇聯,在共青城,理論上,應該是東北模式的師傅,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超過東北!我看到了……共青城已經衰落了,儘管,擁有製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力的能力。能造船、能加工原油、鋼鐵,能造汽車,擁有大量的先進工廠。但是,這些工廠很多的設備、技術和管理經驗,已經落後了,大致上,管理製度、效率和絕大部分的設備,相當於60年代的水平。大部分的企業,缺乏訂單,嚴重虧損,工人工資拖欠嚴重,產品滯銷。不生產死路一條,盲目生產也是自殺……我們如果不去分析蘇聯的經濟問題,未來恐怕就難以解決東北發展遇到的困境。我不是說計劃經濟不行,而是……缺乏競爭的計劃經濟不行!”
“比如,蘇聯經濟最活躍的時期,是跟歐美競爭製度和生產效率的時候。那時候,蘇聯日新月異,不斷的改進生產機製和方式。但是,隨著蘇聯軍事進入鼎盛時期,外部漸漸安穩,甚至,不再關注外界變化之後,內部就缺少了競爭意識,完全靠著計劃和生產任務去生產,沒有主動改進技術和生產模式的自覺性。也並不覺得消費者是上帝,也就是工人階級普遍優越感十足,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民需要某類產品,對不起,沒有生產指標,所以,我們不生產。某類產品已經嚴重過剩,人民不需要,對不起,我們有生產任務,必須要生產!這就是蘇聯的體製僵化的現狀,既是完全官僚化,將完成程序和流程當做一切。”
“舉個栗子,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都知道為了迎合顧客和市場,不斷的改進創新產品,電冰箱、汽車等等產品,十年二十年都會出現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的技術,都有所改進。但是蘇聯的東西呢,60年代設計出來的,到80年代依然還是老一套,因為,工廠覺得沒必要改進,反正,他們隻生產很少的一部分,客戶還是要排隊訂購。但是,這是工廠每年隻生產極少數產品的基礎上,生產極少數產品,意味著人均生產效率低,gdp增長慢。如果把蘇聯的市場開發,跟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競爭,那麼,60年代的產品跟80年代90年代的產品競爭,自然是死路一條。蘇聯很多產品,根本沒意識去提高產能,根據消費者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改進,但是,一些資本家已經為了金錢,跪在消費者腳底下,將消費者服務的更好了。兩個店,一個店麵是板著臉做生意,仿佛客人欠他錢一樣。一個店,則是笑臉做生意,將客戶服務的無微不至,你想一下,那個店生意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