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市場經濟最大的優勢,其實是用賺更多錢來激勵有能力肯乾活的人,把資源配置給這些優勢的團隊和項目,就能帶動更大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增長。
而很多優秀的企業和項目,其實是需要融資的,不少領導,對於發行國債和寬鬆貨幣政策,有所鼓勵,其實,我覺得不應該顧慮的。我們國家有很多項目需要上馬,上馬後很快能帶來效益。社會整體的負債率是偏低的,因為,負債率比較低,所以,使得很多項目延遲了,使得很多就業機會、稅收等等,沒能快速的創造。
很多領導擔心,發行更多債券,寬鬆的信用,投入實體經濟,會因為印鈔而通脹,其實,不會的。隻要轉化為生產,不僅僅不會通脹,甚至會覺得商品供應不足,大量的商品價格甚至會下降。物以稀為貴,生產力不足,才是通脹的本質原因。
我們古代和民國時期,經常會出現惡性通脹。本質上,是因為單純印鈔票,但是能生產的商品還是那麼多,所以,物價會瘋漲。生產能力超過貨幣的投放,是會讓整個社會變富,人均消費更多商品,而不是商品漲價。
你印鈔2倍,產能卻提升不止2倍,得到的結果是生產力大增,物價卻不會瘋漲。通脹僅是貨幣超出生產消費所需,被溢出了,才會產生通脹。
一直通脹的經濟體,多半是懶人國家,輕易靠著自然資源賺錢,本土生產不了多少產品,完全依賴海外的產品。這種經濟體,自己不爭氣,懶人經濟體,隻要海外商品供應不暢,就會高通脹。我們國家走的路線是賺辛苦錢,大量的製造業,在不斷的生產產品,不斷的出口給海外,才能消化我們的過剩的產能。未來,我們給全世界的消費者生產產品,產能是不斷擴大,如果,海外出口遇到問題,過剩的產品,在國內廝殺傾銷,隻會導致通縮而不是通脹。
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我們的工業產能一直在增,逐漸從消費品短缺,走向很多產品局部過剩。所以,社會很多人一直恐慌通脹,覺得通脹會的常態,其實,這都是短期的假象,甚至物價上漲,僅是因為,過去我們的商品定價不合理的低,逐漸恢複正常,所以短期內形成的現象。長期來看,我們各種產品的產能越來越高,如果,不能靠著出口海外市場來幫助我們消化產能的話,我們內部,可能消化不了那麼多的消費產品,分分鐘就會陷入國內大量的消費品都瘋狂跌價,低於成本價惡性的傾銷,立馬變成通縮。
所以,基本上今天我想要說是,發展是硬道理。
解決國營企業整日虧損的問題,應該先從鼓勵優質國營企業開始,讓優勢的國營企業,員工能賺錢,符合資質的,可以上市。根據經營狀況,銀行給更多貸款。銀行貸款,不要再貸給發不起工資,根本不進行生產的企業用發工資了,而是要貸款給產品供不應求,需要擴大生產,創造更多效益的企業……
發展經濟不是搞扶貧,不是搞平均,就是應該尊重經濟規律,讓能賺錢的企業繼續賺更多。整體經濟發展的好,整體上能創造更多財富,政府就會有更多資源,去幫助一些弱勢的企業和群體。但是,先要保證優勢高效率的企業,能先發展好。”
林棋在京城的演講,並未被全文刊登在媒體上。但是,《人民日報》卻是選取了一部分內容,刊登在媒體上,比如,鼓勵效益好能盈利的國營企業發展的更好,能掙錢的國營企業員工拿更多。這個辦法,還是被國家很多領導,覺得是可行的辦法。
90年代,市場經濟實行之後,國內的國營企業,一直處於長期虧損狀態。一直到98年亞洲金融危機,國內大量的企業順勢破產。甩掉了大量包袱之後,且一堆的國營企業,獲得包上市、貸款和發行債券等等一堆的融資,一大批優秀的國營企業,才開始走上正軌,之後,國營企業的利潤是一年比高,持續的實現更大規模的盈利。
而後來國營企業能發展的好,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後來國內的金融杠杆逐漸增加。杠杆比例增加之後,由於生產總體是過剩的,所以,通脹率遠遠不如80年代和9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通脹率高,主要不是濫發貨幣,而是因為生產力不足,商品供應短缺導致的。買東西都靠搶,商店貨架空空蕩蕩,這樣才是長期通脹的根本原因。
從來不會有商場超市裡麵的貨架滿滿的,商家都愁著如何銷售掉商品,不斷的打廣告促銷,越來越重視營銷的經濟體,會是通脹的。這種經濟體,商家戰的你死我活,就是為了多一點市場占有率,多賣一點東西,賣東西特彆難。錢和消費者,遠遠比商品稀缺。這種趨勢不斷的發展下去,一定是通縮而不是通脹!
後世的日本,為什麼一直通縮?因為,日本的產品在全世界銷售份額下降,而日本又是製造大國,產品外部出口不暢,內部遠遠過剩在,物價自然是持續走低,導致持續的通縮。
美國的後花園——南美洲國家,基本上都是通脹。因為,南美洲國家資源豐富的同時,卻基本上都缺乏製造業。僅靠著出口資源換取各種消費品,而出口資源換取的外彙,遠遠不能滿足於進口商品所需的外彙,最終,導致南美洲國家都是借外債去進口商品。負債率越來越高之後,外彙出現缺口,進口布料商品,商場貨架空空蕩蕩,貨幣自然是瘋狂貶值。本質上,南美洲的通脹,是商品不能自主生產,完全依賴於進口,物質匱乏使然。一麵自然資源豐富,另外,卻是比較懶散,不願意發展工業,導致什麼物資都缺乏。物以稀為貴,南美經濟體的通脹,自然是一直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