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不賺錢,賺技術(2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3321 字 11個月前

雖然,黃百鳴和高誌森師徒兩人,在香港電影行業算是資深的老鳥,其電影製作的完全稱得上是自學成才,限於眼界問題,他們對於先進的技術是不太清楚的。但是,在新創業電子公司的派遣的團隊,向其解釋膠轉磁的理由和好處之後,他們很快就虛心接受了。

但是……

技術人員不會告訴他們,目前數字技術做後期,一點也不比傳統的剪輯省錢。因為,隨著摩爾定律,機器折舊費用太貴了。包括折舊、電費和各種運營耗損,這台大型計算機一天的運營成本是30萬港元。兩個月時間計算機隻要都是給《開心鬼》做後期,而僅收費500萬元,根本就是賠本生意。隻不過,新創業電子公司和新創業影視公司的老板是同一個人,才能把這個項目推行。

而林棋絕對不會對外宣傳,耗費的成本達2000萬元,而是僅收取500萬,使得電影投資預算維持在1000萬元。

否則的話,電影預算太高,結果搞成了賠本生意,就會有損林棋的顏麵。為了讓新創業影視公司,維持拍大片賺大錢的外界形象,現階段,林棋儘可能讓影視項目持續盈利。

當然了,新創業電子公司也不能算全虧,因為,使用超級計算機給電影進行後期製作,這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和經驗。未來,新創業電子公司的相關技術成熟之後,會孵化一家獨立運營的特效公司,不僅僅會服務自家的影視後期,而且,會承接全世界的訂單。不僅僅包括影視,而且,動漫、遊戲方麵的後期製作和特效的訂單,一樣是其承接範圍內。

特效項目想要賺錢,估計是不太現實的。但是,林棋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的賺錢,而是積累技術,通過有意識的燒錢,逐漸取得技術領先地位。

深感這個年代技術跟21世紀的差距,所以,林棋表現的非常難過偏執。不斷的采用了這個年代的人看到,很激進和冒險的路線。但實際上,林棋知道這些技術的市場應用,遲早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比如,ccd技術,目前商業市場上還不是太成功,很多在70年代就投資了相關領域的公司,卻並沒有賺到錢。但是,在90年代開始,單反、數碼攝像機、電腦和手機攝像頭……層出不窮的應用,讓其逐漸成為暴利的金礦。當然,這一塊市場未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卻是索尼公司,其布局ccd技術並不算太早,在80年代,很多早期的前輩成了先烈,放棄了繼續投入。但索尼卻是這個年代才開始成為投入了資金進行研發,以至於,後來索尼幾乎成為了行業壟斷者。比如,手機上的高清攝像頭,背後的隱形冠軍卻是索尼。全球後來的很多電影拍攝,用的攝像機,也逐漸換成了索尼生產的高清數碼攝像機。

但這個時空,就未必了!

因為,很多技術路線上,新創業電子比索尼更加堅定的投資,並且,由於林棋不斷的作弊,拿出不少21世紀搜索到的“黑科技”,使得新創業電子公司很多技術領域的進度也超過正常研發進度。

林棋也不是看索尼不順眼,隻不過……他總是想要把好東西,掌握在自己手中,僅此而已![.]

chapter();</script>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