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能堅持到這一刻,我很欽佩,但如今大宋失德,已經是大勢所趨,何必再執迷不悟,白白丟了性命。
現在放下武器,是改弦易轍,棄暗投明之舉,無人會嘲笑你等貪生怕死,你們都是英雄,是締造真正為民謀福的新朝而出力的功臣。
現在,放下武器,繳械投降者,生!冥頑不靈者,殺!”
“殺!”
“殺!”
“殺!”
山呼海嘯般的聲浪,震蕩九天長空,其衝霄淩雲的氣勢,震懾人心,撼動心魄,令心中倉皇的剩餘禁軍,魂飛魄散,心下顫然。
“噗!”
有禁衛動搖,嚇得上前幾步,結果還未反應,就被統領一劍斬殺,血濺三尺,令原本意動的一眾禁衛噤若寒蟬。
“誰膽敢投降,我就先殺了誰,讓他先一步入黃泉。給我殺!”
“既然你等不識好歹,那就彆怪本將不留情麵,殺!”
楊康和禁軍統領滿目殺機,手中長槍和寬刀寒芒熠熠,大戰一觸即發。
“都給哀家住手!”
千鈞一發之際,拐杖撞擊地麵的聲音響起,在這劍拔弩張的時刻,顯得異常清脆、響亮,與此同時,一道飽含怒的聲音,驀然自禁軍身後傳來。
看著出現在場中的諸人,尤其是最前方那位一身繡金彩鳳錦袍的存在,無論是禁軍,還是楊康一方,都驀然一驚。
禁衛軍向兩邊靠攏,自動分出一條通道,讓人暢通無阻地來到人群中央。
“臣參見太後。”
禁軍統領上前,單膝跪地,一臉悵然。
“楊康見過太後。”楊康不知出於何考慮,同樣單膝跪地,上前拜見。
不過,他耍了個小聰明,以名稱代替官職,既說得過去,又不會讓自己處於絕對劣勢。
反倒是在雙方敵對的情況下,給對方幕後大佬見禮,在不明真相的吃瓜兵士眼中,這是妥妥的“心胸寬廣”。
一次矯情的小演出,能收獲一波士兵的好感度。
隨著一些傷員的歸家,楊康自信,他這番舉動必將得到讚揚。
“臣等拜見太後!”
一道道身著各色官服的身影,自從楊家軍的後方,魚貫而出,顯然之前,有兵將護衛,又隱蔽在安全的地方,所以才毫發無損。
至於,置身事外,躲在一處,靜等事情塵埃落定……
這才是文人的自保之道。
可惜,即使他們想這樣,楊康不允許,那位也是不允許的。
隻能隨著大軍一路前行,在周圍激烈的廝殺中,儘顯氣弱書生的百態。
此刻,太後出現,事情終於要告一段落,他們都沒有再繼續隱藏下去的打算,在幾位宰輔的帶領下,上前參拜。
隻是,楊太後冷著一張臉,對這群文武百官並無絲毫好感,尤其是盯著為首的幾位宰輔的眼神,大有深意。
直看得他們冷汗涔涔,這才移開目光,看了禁軍統領一眼,語氣柔和的說道:“起身吧!”
“臣不敢!臣有愧,未能守住這大宋皇宮,鏟除叛逆,以至於讓這群逆賊以下犯上,臣有罪!”
“將軍請起吧!你的忠心,哀家看到了,你並無過錯,而且有功,哀家替這大宋曆代趙氏先祖,多謝將軍大恩。”
“臣惶恐!”
“將軍起身吧!”
待見到禁軍統領這次乾脆利落地起身後,楊太後滿意一頷首,這才將目光對準楊康,似是看透了楊康的把戲,但並沒有戳破的打算,靜默片刻後,這才不緊不慢地說道:
“楊將軍,不,今天過後,就不是將軍了,萬萬人之上的風光,明日,或許就能領略到。”
“太後嚴重了!這江山從來不是一姓私有,從古至今,朝代更迭,為百姓謀福者,自是盛世繁榮,昌盛日久,而拋棄百姓之人,自是德不配位,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對於楊太後話裡的譏諷,楊康毫不客氣地反駁,字句鏗鏘,“而今,你們趙家一味貪圖享樂,不顧百姓死活,利益盤剝,貪官橫行,弄的民間怨聲載道,現在,也到了新舊交替之時,趙氏退位已成定局。”
“那被天雷轟沒的皇帝,便是天公示警,告誡天下,趙家若繼續把持天下,恐怕隨之而來的劫難,遭殃的將是整個天下。”
楊康洪亮的聲音,清晰地傳入場中諸人耳中。
此事半真半假,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如今說出,雖不再具備新鮮感,但古人愚昧,他們從來不在乎真相,什麼都信,隻要你說的夠真。
以皇帝被劈死的事實為據,借助天公的名頭和對未知未來的恐懼,足以令眾人信服。
占據大義名分,師出有名,使得這次的討伐,更加名正言順。
“是你所言不差!”
沒有雷霆暴怒,也沒有疾言厲色的痛罵,楊太後讚同地點頭,似乎對楊康的話,十分讚同。
這番應對倒是令楊康始料未及,一時錯愕。
一旁氣勢洶洶,恨不得下一刻就跟楊康同歸於儘的禁軍統領,也是驀然一愣。
一個大寫的懵字明晃晃地掛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