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隨著腳下白鶴獨自飛去,在上空盤旋舞動,李天生虛空踏立,不借任何助力。
就那樣站在哪裡,仿佛整個天地的中心,更是引得場中眾人矚目、驚歎。
望而生畏,一些來不及逃走,躲在一旁的宮女內侍和一些意誌不堅的禁衛,更是不由自主,認為天仙將世,下意識地跪倒在地。
“神仙下凡!”
“神仙下凡了!”
……
朝中文武百官,在場的太後、宗老,兵將武士,雖然不及前者愚昧,但也震驚異常,目瞪口呆。
這一幕活生生地就出現在眼前,無有任何摻假的嫌疑,更是令他們心頭震動。
越是養尊處優的人物,越是希望自己活得更久。
這些人雖不至於一下子昏了頭腦,但心中的震撼,不比普通人來的少,反而更加強烈。
想到的更多,想得到的也更多。
他們當中,有些人聽說過李天生的名頭,有些還曾在北伐軍中混跡,對於這位青山仙君的大名如雷貫耳,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曾與其有所一麵之緣。
但如今看到李天生青春依舊的麵孔,心中的震撼,前所未有的強烈。
認定這位仙君,得了長生,懷疑其是真正的仙君轉世。
在眾人當中,楊康和洪七公等人,心中的震驚最為強烈。
他們都是武林高手,尤其是後者,更是蓋壓當世的高手,一身武功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尤其是在最突飛猛進的年紀,提前修習了《九陰真經》,資質進一步改善,武學見識拓寬,經過二十餘年的潛修,又經白駝山那一戰中,禽蛇相鬥,師法自然的機緣啟示。
一身武功相較起原著,更是高明數倍,已是當世的絕世高手。
因此,對於李天生踏空而立的舉動,才越發吃驚,他們比場中任何人都知曉其中的難度。
“仙君!是仙君!”
“可是那位曾經助力北伐的仙君?”
“沒錯!就是此人!”
“踏空而行,虛空淩度,當真是不可思議。”
……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場中百官、楊太後等人麵色複雜,楊康、洪七公等人心情激動的時候,李天生的聲音,悠悠在眾人耳邊響起。
空間雖大,然而聽在諸人耳中,卻異常清晰。
“宋寧宗和皇帝在世時,曾與本座立下約定,待外敵平定,皇帝崩逝,為百姓計,將禪讓皇位於有德之人,並與本座做個見證。”
說著,李天生自袖袍中,掏出一張折疊整齊的明黃色綢緞,將其攤開,繼續說道:“楊康,抵禦外敵,屢建奇功,護百姓安危,於苦寒邊關,苦熬六年,勞苦功高,心懷百姓,為天下蒼生計,是擔當重任的不二人選。
為此,本座在皇帝崩逝之前,曾特意入宮,與皇帝商議,特地完善了這道禪位旨意,如今特交予你,望你能承繼大統,建立新朝,開辟出一個明朗乾坤的繁榮盛世。”
話畢,李天生運轉真元,托舉這錦帛,將其平穩地送到楊康手中。
一旁,聽得此言的楊太後,麵色一黑,看著麵不改色的李天生,對他這冠冕堂皇,睜眼說瞎話的本事,也是欽佩不已。
這道禪位旨意,早就寫好,名字也早就被對方填上,這五年,他更沒有出入皇宮,與皇帝交談。
但如今說出,加上李天生這身神鬼莫測的功夫,即使沒有,也不得不讓人懷疑,畢竟,這樣一個人,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皇宮,再瞞過眾人,發生點什麼實在太過簡單。
尤其是聖旨的出現,場中的文武百官除了為首的幾個宰輔,象征性地快速看過意外,就恭敬地交還楊康,再無言語。
對方對楊康的態度,也讓場中眾人看得明白,這聖旨貨真價實,不存在捏造的可能。
不過,為首幾個位高權重的重臣,態度轉變的速度,也令眾人稱奇。
“太後……這……?”
大宗正和禁軍統領見此一幕,紛紛看向楊太後,希望她能表態。
不過,前者是心中不忍,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希望能在臨死前,再膈應對方一番。後者是心有不甘,不願臣服在楊康腳下,將楊太後當作最後一根稻草。
渴望其能壓過楊康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