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勤修武藝,跋山涉水,心性、意誌都極為強大,加上不錯的資質,皇朝資源的傾斜,修煉環境的改善。
短短十年的時間,就修成絕頂高手。
隨後,親自出手,耗費三天三夜,將當初的匪徒,戰於劍下。
在江湖上引起一陣風波,人稱“獨臂神尼”!
之後返回門派,潛心武道,不再外出。
……
而經過近四十年的青山布武,除大青山成為公認的武道聖地外。
少林、桃花島、丐幫、全真教、古墓派、金剛宗等有先天高手坐鎮的勢力,也相繼模仿李天生,構建自家的武道石柱。
傳承自家武學,留下武道感悟。
有目光長遠之輩,甚至在青山布武時,親上大青山,將其中武道石柱的內容記錄下來。
返回所在勢力後,直接拓印在自家的武道石柱上。
學著青山布武的架勢,一步步完成自家武學傳承體係。
故而,隨著時間流逝,青山布武雖依舊是天下盛事,但各方勢力已經有了各自傳承下去的實力。
哪怕沒有青山布武,也能保證自家至少有一位先天坐鎮。
而其他大小勢力,也有樣學樣。
武道大世徹底開啟。
對於這一點,李天生倒是樂見其成。雖大青山地位有所下降,但整個世界的變動,尤其是各地靈氣的逐步複蘇。
整個世界的氣運都開始沸騰,源源不斷地湧向大青山。
而三年前,張三豐和郭襄,在李天生傾儘全力的協助下,終於踏出那一步,有驚無險地度過雷霆劫難。
成為世上,除李天生外,唯二的兩個先天凝氣境的存在,真正脫胎換骨,生命層次躍遷。
壽命達至三百載。
消息一出,引得天下嘩然,讚譽不斷。
皆道兩人天縱奇才,天賦超然。
唯有李天生讚歎、欣慰,感慨自家幼苗終於長成參天大樹的同時,還有幾分終於收獲了的如釋重負和理所當然。
他們兩人自小在他身邊長大,得其傾囊相授,又經年累月地受靈藥滋養,呆在大青山這得天獨厚的地方。
經過三十多年的沉澱,加上自身資質不俗,又爭氣,成就先天凝氣,雖有幾分運氣,但也算水到渠成。
畢竟,運氣有時候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若是他們不成器,那才是一腔深情儘喂狗。
而張君寶和郭襄兩人的感情線,就走的不是十分順暢。
雖然青梅竹馬,但兩人一如原著,即使無楊過攪局,也是襄王有意,神女無情。
張君寶一個單相思。
最後各自創立了武當派和峨眉派。
令李天生慶幸的是,兩人突破後的三年中,爆棚的氣運令李天生不亦樂乎外,張君寶在太極一道上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不僅創立了太極拳、太極劍等絕學,在大青山留下了武學傳承。
還就太極一道,與李天生交流了心得,而後者也將自己多年對凝氣境的認識,分享給張君寶。
兩個可謂是獲益匪淺。
尤其是對李天生來說,單純的苦修已經作用不大,若想更進一步。
便需要對道理有所領悟。
張君寶的太極之道,蘊含武道真理和道家對宇宙認識的至理。
這是最得李天生看重。
一方世界,總有一些驚才絕豔之人,相較於高等世界,他們或許修為不高,實力不強,但對道理的參悟,境界上的領悟,並不見得就遜色。
甚至還會勝出一籌。
雖然受天地所限,若無驚天動地的造化,張君寶的修為算是走到儘頭。
但其感悟的道理,卻遠超世界局限。若是將其放置高等世界,怕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而今,李天生對其太極之理,取精棄糟,旁征博引,化為己用。
令他先天凝氣巔峰的瓶頸都有所鬆動。
加上有世界氣運相助。
他決定在離開之前,冒險突破。
即使有危險,憑一個月前,腦海中的微型青山反饋的信息,他已經可以隨時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