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柴米油鹽醬醋茶(1 / 2)

“首領,先前你交給我的工作內容,我已經研究出門道了。”

趙老板笑著說道:“正好,今天交給你,如果滿意的話,你可要給我發紅包。”

說著,他用手機,撥通了一個號碼,冷聲道:“小王,將車裡的那份文件,給我拿來。”

潘雪兒細心地發現,趙延年跟她說話的語氣,和跟部下說話的語氣,截然不同。

和她說話時,趙延年完全就是聊天群裡麵,那個插科打諢的趙老板。

而在和部下說話時,趙延年就變回了冷若冰霜、雷厲風行的趙總。

過了兩分鐘,便見一名穿著黑西裝的男子匆匆小跑過來,手中拿著一份文件。

“嗯!出去吧!”

趙延年將秘書遣走,隨即,笑嘻嘻的將文件,交給潘雪兒。

“首領!你看看!”

潘雪兒接過文件,當場拆開,仔細觀看起來。

先前他交給趙老板的內容,是自己穿越之後,如何從各個領域,賺取銀子。

趙老板身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平日要審閱不知道多少份合同,擬寫這種東西,自然也比科學老哥和大宋名媛,要專業得多。

文件的題目,是“大宋創業計劃”。

而在內容方麵,趙老板將各項計劃歸納總結分為柴、米、油、鹽、醬、醋、茶七大方麵。

首先是柴。

北宋時期,家家戶戶燒火做飯,使的都是柴火。

這東西耗費量極大,經常需要上山去打,再肩挑人扛地搬運過來。

並且,使用起來,並不禁燒,往往燒一頓晚飯,就需要用五六根柴火。

這也間接性導致,在古代,打柴是一個很熱門的體力活。

想要直接普及現在很方便的天然氣,基本是不可能。

趙老板的思路是,先查閱資料記錄下現在已經被開發的煤礦位置,尤其山西大同一帶為主。

等穿越回去之後,雇人將這些礦資源,開采出來,用窯燒的工藝進,行燒製,

根本不需要什麼工藝,便能製造成現在農村,都還在沿用的蜂窩煤。

蜂窩煤的普及,絕對可以成為推動時代經濟的一塊裡程碑。

從前燒個飯,需要花費半個時辰燒火,現在一塊蜂窩煤下去,便什麼都解決了。

就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都絕對足夠潘雪兒發一筆橫財。

其次,米的方麵,趙老板給出的建議不多。

因為潘雪兒交給土木老哥的任務中,就包括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普及。

誠然雜交水稻,在口味、口感等方麵,比不上地道的五常大米。

但在那個即將爆發戰亂的年代,十倍以上的產量,以及無懼惡劣環境的生命力,絕對可以成為農民們穀種的首選。

此外,趙老板還給出了一個很寶貴的建議。

那就是將現代的精磨工藝,帶到古代。

現在人們吃的糧食,都是經過機器層層研磨過的。

古代人沒有那麼成熟的技術,如果打磨過程中,出了紕漏,煮熟了,就會像嚼石頭子一樣。

考慮到精磨大米的成本,尋常人家,或許無法當做口糧。

但是,如果能籠絡住各鄉士紳、大款富商,乃至皇親國戚們的市場,也是一筆極為可觀的收入。

尤其是皇室子弟,以他們那刁鑽的口味,隻要嘗過精磨大米,就絕對無法再下咽普通的糠米。

油,是一個利潤極為恐怖的領域。

古人吃的油,基本上都是用肥肉,熬煉出來的,譬如豬油,羊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