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大量攝入這種油類,對於人體是否健康。
單單是其高昂的成本,就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支應得起的。
北宋就算再怎麼富庶,對於大部分平常百姓來說,半年吃一頓肉,也是常態。
在這種大環境下,哪家能舍得天天買肥肉回來煉油?
但是,現代的這些油,就不一樣了。
不論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色拉油,成本都遠遠低於動物油。
而且,植物煉出的油,比起動物油,更便於長時間儲存。
買上一桶,即便一年用不完,都不會壞。
帝宋集團名下,有一家規模很大的油廠,海市大部分油類,都是由此生產。
趙老板打算讓潘雪兒在有空的時候,到油廠去參觀參觀。
隻要轉上兩圈,油類從選料、製作,到包裝、儲存,便基本上能明白七八成。
鹽,是一項有些燙手的生意。
古時候,朝廷對鹽把控得很嚴,幾乎可以說是作為國庫的主要收入。
私自倒賣私鹽,是很重的罪,如果數量夠多,甚至可以殺頭。
趙老板的建議是,如果自己想要碰鹽方麵的生意,必須提前和官府談攏。
朝廷主要開采的礦鹽和井鹽,肯定是一個指頭,都不能碰。
潘雪兒要攻略的,是利潤更大,並且還沒有被人分羹的海鹽。
北宋的經濟體,主要在南方,沿海城市極多。
倘若將這項方案,順利實施,將會成為潘雪兒最恐怖的收入。
茶,不需要過多考慮。
畢竟,這是大宋名媛的工作範圍。
身為一名董事長,趙老板很清楚各司其職的重要性。
如果自己搶了人家的活,白白受累不說,還會讓大宋名媛不高興。
醬、醋,是兩種古時候並不流行的調味品。
畢竟,那個時候,吃飽都是難事,又如何能奢望享受美食?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生意,沒有利潤。
彆忘了,潘雪兒穿越回去,可不僅僅隻是作為潘金蓮本身。
而是會改變整個汴京,乃至整個大宋的存在。
如果各項計劃順利實施,大宋百姓的生活,都會得到天翻地覆的改變。
試想,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電燈,用上自來水。
百姓們吃得起鹽,吃得起米,吃得起油,吃得起肉。
到時候,難道不會想著品嘗更多的美食嗎?
人心都是得隴望蜀,貪婪永無止境的。
醬醋這些東西,沒什麼好說的。
最為重要的有兩點,一是選料,一是發酵。
選料,無非就是各種豆類。
豆子是古時候種植麵積最為廣泛的作物,不需要考慮成本。
而發酵,則隻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場地,以及充足的時間。
那句廣告詞,是怎麼說的來著?
曬足一百八十天,曬出美味,曬出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