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劫回個夫人》全本免費閱讀
三月已過,但這一年的春天卻依舊寒冷。
北風翻山越嶺而來,似要阻擋焦灼行軍的人馬,向尖刀簌簌地刮在人的臉上,讓人隻覺生疼。
“跟上。”熬了幾個日夜的曹顯雙目通紅,卻仍催促大軍行進。
他朝後厲喝一聲,便又揚起長鞭敲打在馬匹上。
但那匹向來勇猛的追風卻耷拉著腦袋,提不上勁,看起來已是疲憊不堪,連帶著身後的將士也沒有表現出積極行軍的模樣。
隨行副將杜宇見狀,無奈趕馬上前,語氣中既有無奈,又有對將士的疼惜:
“大夥已夜以繼日行軍三天,再這樣下去,即便到了燕北也不能應戰,您看要不要讓大夥先歇一下?”
疲軍不便應戰的道理,曹顯自然懂得。
但是在收到匈奴突發襲擊燕北的戰報時,他的心就已經飛回了濮都,所以在拿下蜀都後,便馬不停蹄,點兵北歸,無非是希望快些回去解放他的甄伏,莫讓她陷入險境......
“報——”
正當曹顯思量之際,一個探路斥候歸來,麵色也有幾分疲憊。
“前方路況並無異常。”為令大軍極速行進且不遭埋伏,斥候大軍也是沒日沒夜在前方探路,每個時辰回報一遍。
“中山國可有什麼異樣?”曹顯若有所思,視線投往西北角,除了疲憊,再不能從他的聲音聽出其他的情緒。
那斥候垂首,略作思考狀,搖了搖頭,卻又道:“倒有一事,不知可算異常?”
說罷,他抬頭蹙眉回報:“中山國南國門似乎增添了不少兵力把守,而北邊的匈奴國界竟撤走了大量兵力。”
中山國既作為鏈接各國的經濟樞紐,為了方便貿易,其南邊通常沒有過多兵力駐守,而隻設一些巡檢的衙役。
而匈奴在北與其接壤,因忌憚濮國勢力,在那處設了不少駐兵,防備濮國繞道進攻。
顯然,斥候所說之狀與往常並不相同。
“南國門添了多少兵力?”曹顯眸色沉了沉,神色莫測。
斥候眼珠子一轉,“雖未入城仔細查探,但從糧草儲備來看,少說有兩萬人。”
逃亡雍國的魏國殘餘兵力,大約也是兩三萬人吧?
曹顯心下冷笑,臉上卻不顯,隻回首掃視一圈將士們疲憊的神色,略一思量,便下令道:
“就地紮營,休整一日。”
話音甫落,將士們當即井然有序地往一旁的山地湧去,掏出家夥安營紮寨。
是日夜裡,數萬將士安然入睡時,曹顯卻又帶著刺客團出了營。
在中山國南門之外的淩雲峰上,一行黑衣人低矮著身子,借著高大的草葉遮蔽身形,雙目如炬盯著城門上守衛的士兵。
“兵力有所增加,防守顯然加強了,中山國國旗也摘了。”經過漫漫長夜的觀察,杜宇低聲說出疑慮,“莫不是真的被人控製住了?”
按理一國國門應掛著本國國旗,但這中山國國門境況卻十分古怪。
“但會是誰呢?”杜宇撓了撓頭皮。
若是匈奴人趁著燕北大亂,順勢將中山國拿下,必會將彩旗高高掛起,彰顯軍威,震懾濮國。
顯然,這不是匈奴人的手筆。
若是神州諸侯國,如今還有哪家沒吃下敗仗,不在蜀都談條件議和?
忽地,似有什麼從杜宇腦海中閃過,他猛地轉頭看向身旁曹顯:“難道是魏國?”
曹顯冷笑,沒有做聲。
“若是魏國侵占了中山國的地盤,為何還要畏畏縮縮藏於背後,難道直接依靠匈奴人在此建國,與我濮軍對抗不是更好?”
杜宇的腦瓜旋轉不停,卻仍然尋不到魏國這般做法的緣由。
“你要的答案,來了。”曹顯沒有理會杜宇嘀嘀咕咕的疑問,反是在看見一輛馬車自西麵而來時,眸色冷了下來。
那是一輛十分低調的金絲楠木雕製的馬車,即便是在已經大亮的天色中也幾乎毫不起眼。
但曹顯看得清楚,垂在馬車邊緣的流蘇上,郝然紋繡著一個金色的“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