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遠以熟悉地形的於毒、薛夏、那樓等為前部,沿著黃河驅散匈奴殘餘勢力,切斷黃河以南敵人的退路,然後親自率領主力進攻曾經的南匈奴王庭美稷。
美稷因盛產黍稷而馳名,西漢時所產黍稷為貢米。
後來,因為東漢朝廷在此安置歸附的南匈奴,成為南匈奴的單於王庭所在地,而天下聞名。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美稷是南匈奴的政治、軍事中心,以此為中心居住著多達二三十萬匈奴部眾。
後來,隨著大漢日衰,南匈奴步步南進,大部分往更南方搬去,甚至匈奴老王都以離石為首府,單於於夫羅以平陽為臨時居所。
美稷城雖然不再是匈奴人的王城,但依然是一處重要的據點,在南下的胡人心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所以,攻取美稷對於收複河套,讓匈奴真正臣服非常關鍵。
美稷城由之前從西河郡逃遁的右漸將王守衛,他有嫡係兵馬兩千餘人,其餘部族壯丁三千餘人。這個數量就已經和童遠身邊的兵馬數量相當了,估計即使是無畏軍,也不適合強攻此處。
可是,新西涼軍至美稷城外,一點也不擔心城內兵力強大,反而分兵巡視附近的湳水,在河流附近的紅色砂礫岩區安營紮寨。
原來,這湳水發源於河套區域,自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其水水質甚好,滋養了兩岸大片植被,甚至還有北方罕見的竹林。
而湳水附近,就有通往郡縣各地的官道,隱沒在修竹茂草之間,可謂是青巒翠崗,田疇盈綠,稷美天下。
然而,不久以後隨著環境惡化逐漸減少,草皮等植被遭到破壞,湳水水量逐漸減少,終於在元代時失去了水流。
今日的湳水流域,被稱為黃甫川流域,是典型的水土流失區域,再也不是那河畔美貌似江南景致,滋養大片草場、竹林、牲畜、人群的黃河重要支流。
童遠他們挑選這個地方當然不是來遊山玩水的,而是等候剛剛收複西河郡北部,又沿黃河、湳水而來的耿清、呂建部兵馬。
不過數日後,耿清、呂建帶領三千兵馬和一批糧食、輜重抵達,兩軍會師之後熱烈地慶祝一番。緊接著,船隊又運來了四千漢胡屯民,竟然在美稷東南二十裡直接建設村舍與屯田。
耿清說道:“這四千人是以河東、西河調撥過來的屯民家屬為根基,加入了兩千汝南難民,以及數百勇敢善戰的羯人。”
童遠稱讚道:“甚好,能有遠方來的人願意開拓邊疆,這說明在一些百姓眼中,我們統轄的河套比割據下的中原更能讓人看到希望,這是民心所向啊。不過,他們遷移了這麼遠的距離,又攜家帶口,可能會有些水土不服啊。”
耿清說道:“確實有這個情況,所以這次來到美稷的屯民,都是在西河郡收攏的拓邊難民中,適應得最好的一些。”
童遠點了點頭,有問道:“這些羯人離開原來的部落,編入屯田逐步漢化,他們有沒有什麼怨言?”
耿清說道:“主公放心,我們都是自願招募的,由於報名的人較多,所以隻挑選了最健壯善戰者和他們的家屬。其餘羯人仍給他們自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