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解決糧產不足區域的口糧(1 / 2)

為了保障陰山集市的安全,申隆部也會探索陰山地形,在合適處修建小型要塞,安排幾十到一百不等的兵力值守。

這種類似任務,早在幾年前的夏陽、郃陽北邊的梁山,上郡、西河周邊山區,做過數次。此時自然是輕車熟路,具體的建城、貿易、值守、均衡發展都不在話下。

雲中郡北邊也是拓拔鮮卑,再往北就是生活在北海南部,也就是貝加爾湖一帶的北丁零人。

丁零人又稱高車、狄曆、鐵勒,主要生活在貝加爾湖至西域地區。

東漢時期,丁零人有一部分仍在今貝加爾湖以南遊牧,稱北丁零。

一部分遷徙至今新疆阿爾泰山和塔城一帶,南與烏孫、車師,西南與康居為鄰,稱西丁零。還有一部分從建武年間就到了河西走廊一帶遊牧。

曆史上兩晉南北朝時,北丁零繼續南遷,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淝水之戰以後,丁零人翟遼在黎陽還建立了短暫的翟魏政權。此後在隋唐時期也以鐵勒的名稱,留下了諸多痕跡。

現在北丁零人時常前往河套一帶貿易,他們時常居住在特征明顯的厚氈帳,且普遍使用高**車,拉著貨物、帳篷往來南北放牧、貿易。

丁零人所以普遍使用高車,是因為原駐牧地草茂而高,積雪深厚,而且多沼澤。在這種地區使用高**車,可以減少阻力,順利通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較為富庶,又最為遙遠的雲中郡,戰略經濟地位顯得非常重要。

雲中郡大部位於黃河以北,此地多是大平原,區域水草豐美、河流較多,可以綜合發展農牧業。

郡治雲中城位於中心區域,再往東北方向的北輿縣,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市。除了幾個縣城以外,目前多是部落聚族分部各地,漢人已經基本流亡。

北邊的陰山山脈,有很多南北向的山峰。山南緊緊挨著雲中郡,山北部寒冷風大,完全是拓拔等各部鮮卑人控製的區域。

朔方、五原、雲中等郡已經做好了基本布置,而陰山東側的雁門、定襄則有一些麻煩。

後世的定襄、雁門地區乾旱少雨,植被薄弱,人口眾多,環境惡劣,土地開墾麵積大,水土流失嚴重,昔日清澈的河水已經變成了黃河。

定襄、雁門以及上郡成了千溝萬壑,已被雨水衝刷的支離破碎。

此地後世被稱為黃土高原,從東向西黃土層逐漸加厚,顆粒也越大,並州東部的太行山阻擋了西北風,黃土搬運到此停止。

也就是說並州是黃土高原的末端,土壤細膩,適合作物生長。上郡以西的西涼也有很厚的黃土層,但顆粒大、粗糙。

黃土是外來土,是數億年的西北風從新疆、中亞搬運來的,黃土下麵的黏土才是本地土,但因上部有較厚的黃土覆蓋,岩石分化很慢,黏土層很薄,但隔水性很好。

此地打井不見黏土不見水,黃土沒有隔水性,幾十米深的井是普遍的,隻有低窪處才有淺層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