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解決糧產不足區域的口糧(2 / 2)

漢末的定襄、雁門與現在大不相同,低矮的丘陵、小山長滿了茂密的雜樹,大山長滿了鬆柏、樺樹,低窪處到處是參天大樹。

就連坡地也是荊棘叢生,野生的桃樹、杏樹所處可見。河流縱橫,溪流遍布,多有鹿群鳥類,資源豐富。

這樣優越的條件卻人口稀少,隻有河流兩岸、靠近水源的地方才有一些塢堡形式的村落,或地主、大戶為主、或以家族為單位群居,也有幾大家族合村居住。

這樣在匈奴、鮮卑、烏桓、土匪小股遊騎春冬季劫掠時有一些自保的能力,遇到大批敵寇隻能逃進山裡躲避,村舍被燒、牲畜被搶是常有的事。

這裡的居民過著半農辦牧的生活,平原人煙稀少,許多人逃到山裡居住,或寄住地主、土豪的塢堡,在周圍耕種、狩獵,向主家交保護費,從而求得生存。

統治定襄、雁門的郭縕和烏桓、鮮卑有著互不侵犯的默契,但局部的衝突時有發生,更不能對少數民族個人行為控製,郭蘊也隻能控製縣城及較大的城鎮安全,那些村落是鞭長莫及的。

這一區域,由於地理環境原因,粟麥兩年三熟較難實現。但可以大麵積種植苜蓿,此物非常耐旱,還可以改善土壤,並作為蔬菜和牲畜的飼料。

在普通的郡縣推廣種植苜蓿,會因為糧食在這個時代遠比苜蓿寶貴而根本無法實現。

但是童遠打造的屯田就不一樣了。

一些不適合種糧,或者拚命種糧也無法達到童遠配給標準的區域,靠自己種糧肯定無法達到要求。無法達到要求,就無法保障戰力、訓練和其他配套。

童遠是怎麼處理的呢?

太原、延安兩郡以南區域,一般附近都有其他實行屯田的縣鄉產糧較多,直接就近運輸,按照配額即可。

較遠區域,童遠則非常巧妙地利用整體糧食庫存優勢,專門在某一區域春夏兩季受糧,秋季再從靠近需要糧食的屯田的區域購進糧食。

舉例來說,平城等地的屯田發展畜牧、種植苜蓿,並且有較多人稍頻繁參與工程建設和軍事訓練。本地種植肯定不夠每月一石糧草,更不用說屯田軍的一石半。

這時候,每年春夏新西涼軍就會在太原郡銷售糧食,即賺了些錢,又充實了太原區域流通的糧食。到了秋天糧價下降,流通充沛,新西涼軍就會在雁門南部從太原區域大量收購糧食。

這些糧食用來供給雁門郡北部平城等地軍屯民屯從事工程和軍事。而且購入價格肯定比春夏季售出時要低一些,最不濟也是收支相抵。

這一招實際上是常平倉的具體靈活化使用。

常平倉一般是官府設立,用於應對春夏兩季青黃不接,糧價飛漲。所以秋季低價收入,春夏再以低於市場價格販賣,緩解百姓之急。該措施一度成為常設,後來因為變相成為盤剝百姓,而漸漸停止。

此時,童遠沒有簡單粗暴地全麵推行,而是在屯田這個基層力量最強,外人無法插手**的體係中靈活實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