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遠還發現在堿地適合種甜菜,根可熬糖,葉可食用,也可喂豬。再遠一些的地可中雜糧,也可種小麥,方便引水灌溉。
這樣這裡的種植非常多樣化,苜蓿、稗子、甜菜、粟麥等都有種植。
各作物時節不同、地形不同、功能也各有差異,搭配種植既可以避免某一時段忙不過來,也可以在生活上作為一種豐富和補充。
這也是一種因地製宜的嘗試,如果效果好,會在其他地方結合具體情況,適當推廣。
另外,平城也是周邊的山區,嚴格執行保護植被,尤其是建築和燃料,儘可能使用較少木材。
定襄、雁門地處陰山餘脈灰騰梁南部幾百裡,灰騰梁低矮,擋不住西伯利亞的寒流,冬季寒冷,普通木結構房屋防寒較差,且多以燒材取暖,大量木材用於蓋房、燃料,導致大片森林被砍伐。
如果放任自由發展,隨著人口的增加會引起整個區域的氣候、環境改變,最後又變成荒漠地帶,那就必須從中原轉運糧食物資,然後惡性循環......
這是童遠不願看到的,所以立刻執行了保護樹木、灌木等植被的命令。
相比於命令,自下而上的意識更為持久有效。
一些用過碳石、體驗過這種本地著名特產的屯民起了帶頭作用,一些多年苦於風沙的流民成了重點發動對象。
軍屯又有政教體係,基層影響力當世無雙。這樣一場基層為主的保護植被,合理開發荒地的運動發動起來。
一些新吸納的本地屯民,自發地在黃土山坡上打洞建房,雖然這種房子十分簡陋,但還是讓童遠想起了一樣很適合這裡的建築,那就是窯洞。
童遠見過後世的窯洞,在屯民目前基礎上畫出改進草圖,找了幾個造橋有經驗的石匠研究用泥丕代替石料砌築拱形窯洞,很快有了方法。
幾個月後一派窯洞建成了,深受當地居民的稱讚,成本低,就地取材,冬暖夏涼。不久許多人開始仿效。
知道了碳石,也就是煤炭優點的眾人,又在平城尋找這種資源。
按照之前記載,南邊的河東郡和太原郡有煤炭資源,而地廣人稀的雁門沒經過認真探查,不知道有沒有煤炭。
童遠聽了嘿嘿一笑,平城要是沒有,那天下就沒煤了。
山西大同當然不會沒有煤炭啦,不合理運用這些資源實在是太大的浪費。
在他的建議下,屯民很快找到了大片煤田,甚至還是大片露天的。
這個地方是雁門郡馬邑縣,屬於屯田與普通小農經濟混合的區域。
這個大煤田當然被牢牢控製在屯田係統手中,這樣也就是新西涼軍所有。
發現了馬邑縣露天煤田後,童遠又讓申隆禦嶺部有經驗的人,四處探尋找煤礦,後續又找出三四座之多。
至於如何開采,修建煤礦通往大路的道路,備好拉煤的馬車、驢車,將煤送到屯田係統,另外向外銷售等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