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袁譚深入大山(2 / 2)

袁譚大軍沿著清漳水進了太行山。

後世的漳河,此時被稱作漳水,它主要由清漳水和濁漳水在涉侯國以南的山區彙合而成,然後流過繁華的鄴城。

戰國時期的魏國西門豹,就在鄴城發民鑿十二渠,治理水患,灌溉農田,將產量提高數倍。被稱作引漳十二渠或西門渠。

袁譚大軍向東進山後,離開入山的河水,沿大路往南行進。突然發現新西涼軍已經跟在後麵,甚至附近群山峻嶺之中也有對方斥候的身影。

原來,黑山軍闖蕩太行群山多年,此處原有於氐根、青牛角、左髭丈八等部盤踞。

之前袁紹擊敗於毒,殺朝廷冀州牧壺壽後,執行沮授戰略,向北掃蕩,將大大小小黑山軍各部全部消滅。

但失地農民終究殺不完,袁紹也沒有力量日複一日在山中尋覓殺戮,所以仍有一些黑山各部殘兵,聚山寨、造塢壁盤踞於此。

其中,有一黑山軍年輕渠帥名號疙瘩,又聚集三四千部眾,在涉侯國以北區域發展。

這一次,他積極響應童遠、張燕,專門襲擾進山的袁紹軍。

袁譚大軍行進到一個山中盆地安營紮寨。這個小盆地位於群山之中,麵積足以容納大軍短暫休息,東西南北都有道路。

向東的山路,可以再次回到清漳水旁,隻要沿河一直向東南方向前進,全程估計九十裡山路,就可以到達張郃所在的涉侯國。

而繼續走向南的大路八十裡,可以到達上黨郡潞縣的刈陵鄉。此地具稱是古黎國的所在地,周邊道路通暢,東西再走四十裡,涉侯國與上黨郡的潞縣。

袁譚本來自進入太行山後,就已經派遣斥候走第一條路,趕赴涉侯國通知張郃引兵前來接應。

可是,他等來的是張既率領新西涼軍步步跟隨,以及山中小路被黑山軍封鎖的可怕情況。

袁譚熟悉平原,他統帥的奪取青州的戰役用兵迅猛,但那是在平原地形,麵對三流的田楷,以及出了名不善軍事的孔融。

這一次,四周高聳的大山,與新西涼軍跟隨又不交手的奸詐,讓他手足無措。

袁譚心中發慌,這巍巍群山在初冬顯得分外寒冷陡峭,他光是呆在山中就感到恐懼,不知從哪裡又會冒出敵兵。

他召集眾文武議事,希望他們能有辦法。

一直負責中軍的蔣義渠說道:“大公子,現在形勢雖然不妙,但我軍兵馬完整,糧食也足夠三十天食用。我們隻需做好後衛,正常行軍即可。”

袁譚還是慌張,疑問道:“正常行軍?這四周的山裡都是黑山軍,不知他們會從哪裡冒出來?我們被敵人前後夾擊了怎麼辦啊?”

文醜說道:“少主,我看張既的追兵人數雖然不少,但並非我軍對手。不如全力攻擊其部,把他們打殘,再回身驅趕黑山軍,就可以了。”

袁譚一心想趕緊撤退,不想冒險作戰,於是對文醜的意見先不置可否。

郭圖眼睛轉了一圈,把眾人的心思猜了七七八八。

他又以穩重的口吻說道:“少主,敵軍來者不善,我們肯定不能在背後有張既大軍的情況下,同時向東打黑山軍。現在最好立刻走大路南下,到達古黎國,聯絡各方。”

袁譚一聽到走大路,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愈發佩服郭圖見多識廣,覺得他的辦法總能平衡各種情況,於是決定采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