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知道徐邈能力很強,正要將他和劉放兩個人,放到身邊處理各種案牘機要。尤其是徐邈,在丹青水墨方麵的能力令人歎為觀止,各方麵能力多在劉放之上。
徐邈這麼做是沒法放在身邊了。
不過,這麼聰明有能力的人才也不能冷落。
“徐先生可任河間太守,此地水患、饑荒、劫匪和胡虜等事比較棘手,先生若是治理得好,吾即可允了飲酒一事。”
“謝主公!”
曆史上,徐邈留下了違背曹操禁酒令的記載,並且其酒器——景山槍,也是後來頗有盛名的著名酒器。
眾人吃了些粟飯,快速結束了宴席。
毛玠、崔琰兩人都是平日生活樸素,從來都身穿布衣,很少披錦著絲。他們兩人妥善安排公開禁酒,私下可以適度的法令。
曹操走出營帳,此時夜空明亮,寒風拂麵。
一道勁風吹過,天上明亮的星星變得暗淡,西北那顆北鬥星更加璀璨。夜靜天寒,背後涼氣入骨,曹操感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了,頭顱的風跡遇冷風就會發作。
他已經年過半百,在這個時代算是老人了,五十而知天命,五十三歲的他剛剛取得了討伐烏桓大勝,穩定了幽州,統一了河北,可以說誌得意滿、躊躇滿誌。
歲月不饒人,時不吾待,該抓緊備戰,不能再讓洛陽的朝廷指手畫腳了,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策,還有擁有半壁江山的童遠都必須解決。
自碣石山已有一旬,一夜感觸與冥想對幾位先驅的偉業有了進一步認知:大禹治水繁榮了黃河流域,秦皇統一了七國終止了分裂,武帝擊垮了匈奴。
數百年來,北疆一直沒有真正穩定,外族入侵始終沒有中斷,漢朝在北疆沒有防禦縱深,沒有統治基礎;西域更是漢朝的短板。
究其原因,因為漢朝的統治大權最終掌握在了世族手下。
他們過慣了安逸的生活,對不毛之地的北疆、西域不感興趣,不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疆擴土,鞏固加強邊疆建設,安於現狀。
大漢如此壽命也終有儘時啊。
曹操年輕時做過遊俠,做過監察官,鎮壓過黃巾起義,起兵討伐過董卓,參與過軍閥混戰,通過屯田養兵一步步發展壯大。他對世族統治下的弊端看得一清二楚,不改變這種製度華夏沒有出路。
回想好友又是敵人袁紹,兩人少時在洛陽求學,懲治貪官、酷吏,並肩消滅黃巾,會盟討伐董卓。袁紹在河北爭霸,曹操回故鄉屯田,兩人聯合成同盟,袁紹憑借家族的威望形速壯大,成為第一大諸侯,兵強馬壯盛極一時。
袁紹與童遠大戰四次,每戰必敗,折兵損將,強大的袁紹在童遠打擊和內鬥下已經沒有多大實力了,要不是童遠懼怕天下諸侯聯合起來對付他,童遠早把袁紹滅了。
曹操眼看袁紹每況愈下,再無能力占據河北、幽州,怕兩州之地落於烏桓之手,不惜背叛盟友與袁紹兩次大戰,擊敗袁紹,袁紹病死。
袁紹的失敗與任人唯親、內鬥有很大關係,聯想自己不拘一格、唯才是用,誌行艱苦的毛階、崔琰能用,好酒放蕩的郭嘉、徐邈能用,知其優缺點選擇合適的職位即可揚長避短,發揮出他們的才乾。
這幾年許多人才投奔曹操,甚至從敵對方過來的人才都被重用,當然,這皆收並蓄的做法也有弊端,司馬懿就是例子。
曹操不是剛愎自用的人,他學識淵博,從不自滿,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哪怕對方是敵人也要學,也經常反審自己,找出缺點漏洞,防患於未然。
想起二十多年來走過的路,曹操不斷探索富國強兵之路,他以為屯田可以做到,他的兵是強了,可他統治區域的百姓生活現狀一點也沒有改變。因為他的兵是百姓養起來的,世族豪強沒有出一個人、一粒米。
他不敢直接觸動世族豪強,因為他們代表統治者的利益,但不代表他不能一點點挖掉他們的基礎。
可不得不承認,其實這方麵童遠竟然走在了他的前麵。
可是他是不是也覺得大漢壽命不久?
其所作所為大膽而細致,對河東、天水士族任用並加以引導改造。對於專門精於學術的馬日磾和蔡琰非常敬重,卻將那些占有土地、根深蒂固的家族小心地限製其發展。
不過,真的以為吾曹孟德老了嗎?
人可是越到此時,才越有鬥誌和智慧!
“哈哈哈!”
回到軍營,曹操揮筆疾書,一首《龜雖壽》龍飛鳳舞瞬息而就: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