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新的建製(1 / 2)

楊奉等人全部到達之後,童遠發布最後一項考核,那就是拔河。

拔河不僅考驗力量,更在乎團隊配合。

實際上,拔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這項活動出現了,之後軍隊中慢慢開始常見,並傳到民間。不過在這個時代更多被稱為“鉤強”或者“牽鉤”。到之後的唐朝時,“牽鉤之戲”已命名為現代的“拔河”。

在軍候等軍吏的安排下,全軍以什為單位,十人一組,逐步淘汰晉級。童遠早讓扈從事先準備了二十條粗繩索,立大旗為界,用以決勝負。畢竟董家太多物資,準備這些物資十分容易。

夕陽之下,在一陣陣擂鼓和呼喊聲之中,拔河比賽就此開始。

一輪輪進行的很快,很快隻剩下一半的人數。又一輪下去,隻剩下七百多人。童遠命令這些人繼續比賽,但是全部記下姓名籍貫。這也意味著他們晉級了。

最後還剩下四組人,這四組也算是身經數戰,掌握了一些規律。扈從這時過來悄悄告訴童遠,這四組人,有三組是徐晃手下的兵,另有一組是楊奉的親衛。

隻見這時徐晃的手下正在和楊奉的親衛角逐。他們一方是身高不過六尺五寸到七尺之間,看起來平庸無比。另一方全是身高七尺以上的漢子,其中有兩人估計有八尺以上的高度。

其實在後世的拔河經驗之中,拔河中強壯有力,身材厚實,肌肉發達,體重較大的人會比較占優。同時,最好是讓人員身高都基本一致,這樣重心高度比較統一,便於所有人一同發力和移動。

另外在拔河的過程中,全員最好把繩子抓穩,不要有高有低,更不要左晃右晃的,這樣用力的方向上也是要一致的。再加上人與人之間合適的距離以及在呐喊聲下同步發力、喘氣,這樣就能將團隊之力發揮至極致。

現在這兩組人剛好是兩個類型,一邊是身高比較一致,默契度高,靠著同步發力呼吸,一點點把開始的劣勢挽回。

另一邊是人高馬大,一看就是常吃肉食較有力量的人,但是因為重心各異,缺乏協調,看似再用些力就能贏的他們,正一點點的被拽過去。

數息之後,楊奉親衛那邊逐漸泄氣,瞬間被大幅拉了過去。

“鐺鐺鐺鐺!”

鳴金聲響起,自從隻剩八組開始,就不用人喊出結果,而是用鳴金表示勝負已分。

徐晃的部下顯得興奮異常,他們不過是縣城中同一條街上的百姓出身,竟然戰勝了多年老兵的楊奉親衛。若不是鳴金聲大作,他們自己也不敢相信。

片刻之後,最後奪得第一的也是這組人。童遠於是下令,前四組的四十人全部職位晉升一等,直接編入脫產的新軍。

最後,跑步掉隊和最開始不守紀律士卒被直接劃歸屯戶,他們之中如果有人拔河過了三輪,到可以酌情留下。

被淘汰的人也實在沒辦法,要不然是紀律差,在跑步和力量、團隊上也沒有突出表現。總之,一共六百餘人就這樣被劃了出去。

就這樣,楊奉部初步整編完成。其餘諸部也按此方法嘗試,隻不過比例有所調整罷了。最後一共挑選出五千五百人,其中五百餘人是善於長跑或者團隊力量。

童遠初步規劃,將常備武裝的新軍從管理方式上也和軍屯和其他漢軍加以區彆。這支軍隊計劃叫做無畏軍,以區彆屯田兵馬和郡縣兵,當然歸他和董白統轄的兵馬,還統一稱為西涼新軍,或者直接稱作新軍。

這時候的軍隊編製雖然混亂,但大體上也是有規律可循。五人為一伍,兩伍一什,五什為一隊,兩隊為一屯,五屯為一曲,兩曲一部......

童遠為了將常備武裝和亦兵亦農的屯軍或是大漢其他軍隊相區彆,打算微微調整編製。伍長、什長、隊正的基層單位並不調整,而是打算從屯這一層開始改變,軍屯、民屯保留屯長,新軍並不設置。

他計劃打造這支無畏軍,全部按照五倍遞進打造編製。具體計劃為,五隊為一營,五營為一旅,五旅為一衛。這種編製結合了一點後世經驗,又方便記憶管理,最重要的是對這個時代的編製改動不是很大。

營一層。營中有都尉一人,正職,俸祿設置為四百石。設百長一人,為營副職,軼百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