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卸嶺校尉(2 / 2)

軍屯終究與民屯不同,還是要進行較多軍事訓練的,戰時如果出征也是要上陣搏殺的。

不過裡麵由之前兵卒組成,戰鬥力還是有些許保障的。並且由於董家的財富驚人,每人安排一到兩套兩檔鎧都沒問題。

兵馬平時交給下屬校尉、軍司馬統領,但童遠還是規劃了訓練方向。這隻龐大的軍屯主要安排步兵陣型,弓箭和盾矛的訓練。

弓箭雖然比弩機需要長得多的訓練時間;盾矛在單挑方麵也略遜於如環首刀等兵刃與盾的組合,可是弓箭、長槍因為成本更容易成規模,而且列陣作戰能夠發生質變。

弓箭拋射可以覆蓋一大片區域,對於輕甲無甲或者無盾的對手來如同死亡風暴一搬恐怖。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可以爆射殺敵,經過一定的工藝還可以配置火矢或者鳴鏑,成規模之後效果極佳。

盾矛列成陣型雖然效果不如長槍,但混戰中可以克製騎兵,防守時能夠應對箭雨,近距離接敵也是勝過裝備更為簡陋的對手。總之,盾矛成本較低,方便訓練,實在是軍屯兵裝備的不二之選。

再加上這些兵馬也不是新手,平日家人生產,兵卒在農忙等重要時候,再全部投入生產,所以訓練時間有所保障。

結果在初步編成之後十日,略加訓練就已經聲勢驚人,他們本就多是老兵,估計在野戰中作為保持戰線的主力不成問題。

此外還有軍紀、思想和縣屯矛盾等方麵的問題亟待解決。但由於事務實在龐雜,童遠隻好待到秋收之後,再進行整個區域的安排。

隨著張既等人統計土地有了結果,童遠最後處理民屯一事。令他驚訝的是,合陽、衙縣兩地主要區域竟有五十萬畝空閒的農田亟待耕種。

如果全力開發還有農地五十萬畝左右,完全可以容納十萬農民耕種生活,所以安排現在五萬餘口的民屯、軍屯是綽綽有餘。

由於這兩百年來,左馮翊各縣人口並不很多,所以有大量區域屬於自然演替的狀態。再加上簇有洛水等大十餘條水係,實在是種糧的好地方。

不過童遠略微思考,如果一味破壞山林,破壞簇看似豐盛,實則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僅會促進環境的惡化,而且會讓內部矛盾激增,貧富差距拉大。

對此,童遠打算兩縣控製在七十萬畝地以內,目前安排總共的軍屯、民屯六萬人,後續如有之前幫過工的三輔難民也可安排在此處,計劃最多共安排十萬人。

但並州和其他地方如有難民到來,就要開拓新的土地再做安置。

畢竟他來到夏陽這三縣,名義上也是來平定白波軍和南匈奴的,不去開拓並州,窩在這裡豈不讓人笑趴。

這一計劃沒有費什麼口舌,就讓張既和其他官吏表示認同。在這個年代,可沒有什麼人口紅利一,對於多數官吏而言,人口是壓力和混亂。

不過曹操等少數真正有大抱負的人,就完全相反,會竭儘所能儘量收攏難民和人口,使之存活並效力。

最後經過一番討論,合陽、衙縣各安置兩萬五千民屯人口,民屯都按照軍屯的方式百戶為一屯,五屯為一曲的編製組織起來。

不過相應的設置隸屬於縣裡的屯田校尉進行管轄,校尉下設屯田軍候,屯田軍候各自統轄十位屯長和副屯長。

屯長往下就不像軍隊一樣設置隊率、什長、伍長等職位,而是每二十戶設置一隊,置隊長、副隊長兩人管轄。這樣民屯也改變之前二五倍進製、設置屯田官吏,與新軍的五倍進製、新設的軍旅等職,和軍屯的二五倍進製、保持原有軍製相區彆。

考慮到需要一定的流動促進人才挖掘和能動性,童遠也草擬了一個基本晉升方向。

民屯如果擅於畜牧、工程、炊事、醫護或者工匠、手藝等能力,可以升入相應軍屯。軍屯如果在各部表現出色,且有功績,可入無畏軍。

無畏軍和軍屯如果年紀略長,或者有較多功績,可授予五十至一百五十畝的土地。這樣就形成了一條有序,主要考量能力和功績的晉升方向。

不過種糧還是民屯最主要的任務。以屯為單位,如果糧產較高,除了分配糧食更多,還會像軍屯一樣享受肉食、蔬踩各類物資或者錢財。

現在糧食充裕,沒有什麼壓力,以後統轄範圍擴大還需要逐步完善。

這樣基本的方案在張既這位行政大才的幫助之下,又加以完善。具體的執行就由各縣統領屯田校尉去落實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