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血親複仇(2 / 2)

他們如果乾得好,秋還可以再種一批宿麥,現在不僅僅是吃得飽飯,如果做得好,還可以到隊裡、屯裡當教習甚至吏員。家中的孩童還可以到隊、屯裡學習識字和技能。

他們當中沒人相信,這世間還有比這更好的日子,更想不到童遠想讓他們知道,憑借他們的雙手和團結,還可以創造更多、更好。

有時願望是美好的,危機卻不期而遇。興平元年對很多人來是一個巨大挑戰,但也不缺少一個扭轉人生的機遇。

......

“主公,表字一事最好由家中長輩或者尊敬的老師、名士來取,況且主公貴為縣侯,就更不該由我這樣的寒門出身來草擬了。”

“唉”童遠歎了口氣。

按理他手下的文士中,最為信賴張既,然後才是衛覬。張既表示不適合,那就要等再過河回到河東的時候,專門拜訪衛覬了。

不過關於這些他自己也是有些糊塗,比如家中他排行老幾?具體年齡到底是多大?

唯一的線索來自董白最開始的介紹,比如隴西豪強子弟,家裡是董家家將,他當時年紀大約十八……

快兩年時間了,他沒有更多關於自己出身的信息,至於與他人聊起出生的月份,他一概是五月底,這是他後世的農曆生日。

不管如何,現在眾人都信以為真,反正這個出身不高不低,沒人會深究,正好合適。

張既見童遠遲遲沒有反應,略有擔心地問道:“主公一切都好嗎?前幾日的腿傷如何了?”

童遠反應過來,回道:“已經無礙,方才在想隴西故鄉的一些事情。現在由皇甫嵩割據在那,想來沒有太多馬匪破壞。”

張既知道董家與皇甫嵩有仇,童遠對董白十分照拂。他們當初,沒有回到家鄉去發展和報仇,而是選擇返回夏陽,略微令人驚訝。

不過想來也是,皇甫嵩先平郿塢,後去隴西,董家的勢力隻怕早已被誅殺殆儘了。現在回憶起來,估計心情會很複雜吧。

他儘可能快速完童遠難過的話題,表示“終有一,隴西也會回到州牧和將軍的手下,好好發展的。”

童遠沒有表現出任何傷感,繼續詢問了商幫的事情。張既把漢陽郡王家和其他商路的情況做了細致而不冗長的介紹。

童遠對漢陽郡王家女兒略微遲疑了一下,聯想到那晚救他的人,確實有可能是這位頗為精明,武藝高強的女子。

那晚她的身手、話語依舊曆曆在目。張既她對夏陽比較欣賞,對四海商幫很是支持。真是有意思,他倒是很想了解一下這位勇敢的家夥。

但是,他沒有專門多問一下她的情況,所以尚不知她的名諱。他要是知道商幫合作者,救下他的人就是王異,恐怕就不會像現在一樣一閃而過,而會立刻派人去聯係、登庸了。

童遠又問那名刺客的事,張既回道:“其人雖然一直胡言亂語,避開主題不談,但已經略有眉目了。”

“哦,是何來曆?可是長安官員或是皇甫嵩派過來的人?”

張既道:“還沒有定論,但基本可以判斷是太原郡那邊的人。”

“縣裡一開始用刑,逼問都毫無結果。後來我讓人先把他關了起來,讓獄卒、犯人欺辱他。然後故意讓其中一個麵善的老獄卒鎮住他人,對他稍微關照。”

“不三日,他就放鬆了警惕,開始與那老卒閒聊。得多了,就暴露出他並州太原那邊的話習慣。”

“我又讓人在獄裡專門準備了那一帶常吃的黍麵,也就是將軍非常吃不慣的那種黃色的食物。他對此,表現出了高於其他糧食的胃口。”

童遠眼前立刻浮現了一種黃色粘稠的糊狀食物,想起那個樣子,就略微反胃。

“現在關東吃麥較多,有石磨的富家會吃麵片,沒有的窮人直接吃紮嘴的麥子飯。關中或者各地都多食粟米。而黍麵,是並州一帶,特彆是河東往北的大戶既愛吃,又有石磨,所以吃得較多。”

“後來我讓老卒與他閒談各地風俗、名家,唯有到太原的時候,他突然警惕起來,支支吾吾。這太過反常了,所以他應當和那邊的名門有些關係。”

這也太細致了吧,張既的謀略並沒有多麼高明,可是這份細致讓人佩服不已。他能做到這點,除了聰明才智以外,估計還有往來各地的積累與思考,才能有如此能力吧。

童遠後世知道這個張既,但無非也就是遊戲裡的一些數據而已,比如統帥70,智力80,政治90這種。現在看來,他行政能力有目共睹,這謀略恐怕也不是自己能夠望其項背的。

“我目前隻能了解這麼多,如果追問,那老卒前麵的鋪墊恐怕就沒用了。”

童遠稱讚道:“德容此事辦得甚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