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遠倒是通過王異這邊知道楊家有個年輕才俊叫做楊阜,在郡內頗有才學和威望。
楊阜啊,這可是優秀的人才,雖然他沒有接觸或者投靠的意思,但是等到合適的時機,他拿出河東那一套大幅減稅,保護商路,利益融合的時候,看看他怎麼反應。
童遠目前在稅收上肯定管不到這裡,但是聯通商路卻是他的重要武器,對於這些士族,如果有經商的,都可以在夏陽、河東以及新納入的左馮翊諸縣享受優待。
未來收複河套還需要大量糧食和各類裝備,哪家願意提供充足物資,哪家就可以在以後收複的地區享有免稅待遇。
這樣,跑北邊貿易的薑家就很感興趣,專注漢中、武都和巴蜀貿易的趙家和也有擴大貿易局麵的想法,但他們兩家也隻是郡中的少數。
這沒有關係,機會總是給主動迎接的人的,他不愁沒有足夠的商隊支持,河東的名門也巴不得能夠擴展河水對岸的生意呢。
在他的分析中,這漢陽郡士族與河東士族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首先他們都是那種頭腦比較靈活,大幅經商的士族。河東的裴、衛、賈、柳等家,掌控著重要的鹽、鐵、馬等資源,又坐擁河東的位置優勢,連通關東與關中、並州與司隸。
而這天水士族也大多經營著不小的生意。王家、薑家主要跑北邊的生意,趙家、梁家往南邊,這楊家既擅於經學,又與西域、三輔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可以說各家也是處於十字路口之上。
想想漢初商人地位低下,士族不屑於銅臭,到這個時候已經在一些地區大幅變通。估計主要是潁川、關中、河北那邊的士族可能傳統一些吧。而河內、徐州等地的士族應該也有很大程度轉變了。
然後,兩地士族都有一定的血緣聯係。河東的賈逵和柳孚還穿出來借褲子的故事,其他肯定也有很多。
這漢陽郡的趙昂和王異近日本要結婚的,結果王家遭遇變故,現在不了了之了。其他如薑家、楊家、梁家、尹家,彼此之間也都有一定姻親。
另外,這些士族都是可以團結的。他們不像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那樣四世三公,不上不下的地位迫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要依靠更為強勢的掌權者。
他們之前曾經倒向董卓,也不得不與白波軍、韓遂馬騰等合作。而他完全可以取而代之,讓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以後慢慢改變他們為己所用,而不是被他們寄生,一點點反客為主。
既然主意已定,童遠也沒有更多猶豫,在祭拜完董家和相應的從屬以後,就和董白一起返回夏陽。
春季的戰事結束後,難民潮卻還在繼續。
幾個月下來,張既已經陸續接納了一萬多人進入屯田,五萬多人暫時在三縣北部開墾。另有近兩萬人渡過黃河,加入到河東諸郡的屯田之中。
按照原先的規劃,夏陽、郃陽與衙縣一共屯田不超過十萬人較好,現在已經達到八萬,剩餘的名額最好留給本地的人口繁衍等增長,不準備吸納更多流民了。
未來恢複北邊的上郡,可以重新安置五個縣左右,不過上郡雖然寬闊,但地形多為溝壑,自然環境又比較脆弱。
如果簡單生搬硬套搞大麵積小麥種植,估計會造成大幅環境破壞,黃河也會水患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