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突出市長(1 / 2)

步步為贏 一路向西 4634 字 11個月前

更確切地說,張清揚心裡明白,遼河雖然是他發家的地方,但是在他整條仕途軌道上,這裡隻是一個點,他可以是遼河的恩人,但更是一位匆匆的過客。為了權利,為了人生的目標,或者說得嬌情一點,為了更多的人過得幸福,他的眼界不能局限在這一座小小的幾百萬人口的小城!因此,有露臉的機會,還不如交給彆人,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已經無需通過這種簡便的宣傳手段來抬高了。

他站得已經很高了!

張清揚沒有回京城,而是來到了玉香山,他喜歡站在山頂的寶珠寺俯視遼河全城。俯視山下,他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激情和夢想。當激情散發,夢想逐漸延著繼定方針去行進的時候,他心中微微有些滿足。

人活一世,要的不就是一個滿足嗎?

此時此刻,張清揚對待這片土地而言,真的很滿足,沒有一私一毫的遺憾。最近,輕閒下來的他喜歡讓小汪載他圍著遼河新城區、市中心繞圈。望著街邊每一處亮麗的風景,望著那每一片商業中心,甚至小到寬闊的街道上橫在上麵的跨街廣告,無不都充滿了張清揚的智慧與思想。

特彆是投資巨大的臨河西城商業圈的建立,更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他以獨特的眼光,以及超強的分析、駕馭能力,終於讓這個全省甚至是全東北振驚的項目上馬,並且成功運作起來,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單是這一項成績,就讓遼河市在未來的招商競爭中站在了不敗之地。

最近一年,遼河的招商工作得到了飛速發展,這一切還要原於遼河市優越的城市基礎建設。外商們來到遼河市無不都眼前一亮,由於遼河是新興起的改革城市。在它的發改過程當中考慮到了很多國內大城市在發展中存在的錯誤與弊端,比如城市綠化、交通,各種工能區的分布,小到一個公廁的位置,都是專家們通過實地研究、探討完成的。寬闊的四通八達的城市公路,大片大片的城市綠化帶,這一切都讓外商對這裡心生好感,投資也就順理成章了。

回首這一切,張清揚真的隱隱自豪。在遼河擴大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他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這就足以讓他有一種成就感。當然他也明白,在這一切的基礎上,是一次又一次的權利爭鬥,誰掌握了權利,誰就擁有了城市建設的發言權。

現在的張清揚,再也不是曾經那位仇官仇富的憤世青年,他對政治、對仕途,甚至是對人生都有了新的理解。心性上更加成熟了。可以說從到遼河的第一天起,他就注定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戰場。或者在他的心裡,遼河是他仕途的轉折點。

當初在延春的琿水縣,有著孫常青的照應,他才會那麼順利。再說琿水隻是一個小小的縣而已,那裡的鬥爭,現在回想起來何足掛齒?在張清揚看來,琿水、延春,曾經的那幾位對手,實在是幼稚的可笑。

然而遼河就不同了,這裡是真正的鐵板一塊。這裡是當年省委書記洪長江發家的地方,更是鐵打不破的圍欄,外人很難在這裡立足。在張清揚到這裡之前,省委的“反洪”勢力不是沒償式過安排人個過來掛職鍛煉,本質上想打散洪家班,但是這些人無不都灰溜溜的離開。

張清揚到遼河,真正的是從無到有,他首先麵臨的不是經濟發展的問題,而是同仁間的爭鬥。從老謀深算的陸家政,再到雙林省的政治明星,年輕有為頗有些才氣的朱天澤,他所的走的每一步無不都是踩在對手的鮮血上前進。他要想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完成遼河的發展,完成省委交給他的任務,唯一要做的就是取得政權。隻有當一切都是他說了算時,他才能改變這一切。

通過遼河的磨礪,張清揚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政治競爭的殘酷性,與它的必然性。過去,張清揚的耳朵裡聽到最多的就是上級領導對下麵的乾部說:“組織上培養一個乾部是多麼的不容易……”

當初他感覺這話完全就是官腔,是套話。可是現在就不這麼看了,通過自身的體驗,他明白這話一點也不虛。但凡真正走向某座高位的人,不但要經曆很多風風雨雨,就那份官場閱曆而言,已經很難得可貴了。一位成熟乾部的培養,的確很不容易。

“張書記喜歡在雪地中沉思嗎?”腳步聲響起,聲音朗朗,一位穿著袈裟的白胡子僧人緩緩走來。

張清揚回頭微微一笑,彎腰施禮道:“戒炎師父好,我隻是喜歡站在高處想事情。”

“嗬嗬,站得高,才能望得遠,不過做事需要站在低處啊……”老和尚長長地歎息道。

來人正是寶珠寺的方丈大師釋戒炎,釋明光被拘以後,他被派到了寶珠寺。釋戒炎是一位真正的佛學大師,滿腹經綸。

聽得出來他在告誡自己為官一方,就要處處了解百姓,張清揚立刻感歎道:“戒炎師父教訓得對,我會勞記於心的。”

“教訓不敢,貧僧知道張書記是性情之人。”釋戒炎雙手合十,“今天瞧見你目光炯炯,紅光滿麵,就知道你注定是個不安分的人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