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常浩南剛開始得知自己有一封電報時,還是有點摸不著頭腦的。
知情權歸知情權,隻表明他有權限知道,並不意味著會有人把所有事情都特地通知給他——
那是主管領導才有的待遇。
所以常浩南並不知道這段時間科工委發生的各種事情。
並且電報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也讓他有一種自己是否再度向前穿越了的幻視感。
眼下已經是90年代中後期,電報業務雖然尚且存在,但用的人已經基本沒有了,以至於這其實是他兩世為人收到過的第一封……
不過當他從172廠機要室拿到電報稿的時候,一切的疑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在一些加密通信領域,電報還是有其用武之地的。
一直到二十多年後,一些駐地偏遠的武裝部隊中也還保留著報務員和電鍵式發報機以防萬一。
這是一封放在商業電報上足夠讓一個普通職工傾家蕩產的超長報文,裡麵的內容非常詳儘,常浩南即便一目十行,也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才從頭到尾看過一遍。
看完前兩頁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
“我艸,我竟然這麼牛逼的麼……”
常浩南雖然知道過去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裡自己乾了不少事,但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他主要關注的還是相比於前世扭轉了哪些困難,以及節省了多少時間,對於這一係列操作到底給國家省下多少錢的事情反而沒怎麼考慮過。
但在這封電報裡麵,懷國莫卻在某處不經意地提到,購買這批大飛機的經費,是從十一號工程中省下來的。
也就是說隻算外彙就至少在十億美元這個級彆。
還不算人民幣。
也難怪自己最近幾個月受到的關注連他本人都感覺到有些意外。
按照剛剛重生時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在3-5年內把影響力提高到足以影響政策走向的程度。
現在看來差不多一年就實現了。
儘管眼下這種影響還是通過間接手段帶來的。
不過心情大好的常浩南決定晚上吃頓好的慶祝一下。
然而,電報後麵的內容就讓他有點哭笑不得了。
這次科工委派出這麼大一個代表團過去,自然不僅僅是為了買10架快要完工的飛機,而是希望能跟伊留申集團達成更長遠的合作,以及和圖波列夫集團進行初步接觸,為常浩南之前提出的國產客機計劃鋪路。
但現在,由於雙方在價格和支付方式上的分歧,談判進度卻卡在第二個步驟上停滯不前了。
華夏代表團也不是沒想過先找到圖波列夫或者彼爾姆談判,利用這幾家公司之間的競爭關係搞個囚徒困境,但對方卻一改過去的各自為戰,給他的答複口徑驚人地一致。
經過幾天的了解之後,前者才知道是大毛那邊新成立了一家集中負責對外進行航空裝備和技術出口的公司,因此可以互通有無,分而治之的策略效果大打折扣。
懷國莫雖然沒有在電報裡麵明著提出什麼要求,隻是詢問常浩南對這種情況是否有什麼想法,但考慮到其中多次提到了去年新殲8c的試飛對於十一號工程談判的推動作用,字裡行間隱含的意思其實非常明顯——
小常啊,去年那個活,你能不能再整一次?
常浩南看著麵前機要室主任給他留下的稿紙和鋼筆,很想提筆寫下兩個字:不能。
人的能力是有極限的。
他能在短時間內把八三工程給搞定,是因為這個項目的技術難度對於現在的華夏來說屬於跳一跳就能摸到的水平。
但是戰略運輸機。
對不起,這太離譜了。
不是先進與否的問題,光是“大”這個特征就意味著難度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