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眼下華夏的航發產業到處都是短板,那肯定要從頭,也就是設計階段開始補強。
常浩南設計的torchmultiphysics軟件之所以從最開始就強調優先保證力熱耦合模塊的進度,就是為了後麵往材料加工,尤其是金屬材料熱加工領域拓展業務。
而這恰好也是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的研發過程中必不可缺的技術。
華夏在材料領域的落後,往往不是造不出原材本身,而是拿著一樣的原材料,造出來的產品達不到要求。
相比於作為冷端部件的壓氣機,熱端部件,尤其是渦輪的研究重點基本上集中在“如何承受儘可能高的溫度”這方麵。
一般來說,提高渦輪前溫度可以直接提高燃氣流速,而且不會直接影響到油耗,是最簡單粗暴,但也最直觀有效的增推手段——前提是總體設計水平能夠相應達標,否則單有很高的渦輪前溫度並不意味著高性能,這方麵典型的反麵教材是後來日本的xf6-1,單看1600c的渦前溫度已經跟第四代渦扇發動機平起平坐,但實際水平大概跟一台縮小版的rd33差不多……
第三代(國外標準第四代)渦扇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最低也不可能低於1200c,而如果想要實現常浩南在心裡給渦扇10設定的指標,那麼這一數字大概要提高到1400c以上。
顯然,並沒有什麼材料能依靠本身的性質在如此高的溫度下長期穩定工作,因此這就需要一些其它方麵的奇技淫巧來幫忙了。
而torchmultiphysics完全有潛力解決這方麵的問題。
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天的重點了。
因此,關於熱端部件的研發問題,常浩南隻是在最後的展望部分簡單談了一下。
即便他再怎麼牛逼,也不可能在半個下午的時間裡介紹完有關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所有關鍵技術。
實際上,就連這個全新的壓氣機設計方法,都隻來得及拋出概念,再進行簡單說明而已。
不過已經足夠了。
看著會場內近兩百號人的眼神,常浩南知道,自己的這一次動員,相當成功。
沒錯,他雖然表麵上一直在講技術,但又不隻是在講技術。
更多的是在講信心。
儘管渦噴14已經完成設計生產雙定型,乃至於訂單已經爆到410廠想要分給黔省的460廠一部分來緩解壓力,但是至少在今天之前,大家對於“能不能緊接著搞出渦扇10”這件事情,心裡都是沒什麼底的。
對於美蘇(俄)這類航空動力強國來說,這種事情基本不會是什麼問題。
既然上一代型號已經完成,那繼續研發下一代基本上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在華夏,由於過去長期以來航空動力不能獨立立項的緣故,各個型號的航空發動機之間往往沒什麼技術上的順承關係,每個新型號幾乎都是從頭來過。
渦噴14和渦扇10之間原本也是這樣。
被常浩南深度改進之後的前者當然已經應用了不少新技術,但知道這個細節的人畢竟隻是極少數。
多數人存在顧慮也實屬正常。
但做項目,尤其是這種要集中力量的項目,最忌諱的就是人心不齊,瞻前顧後。
所以常浩南今天的這個報告就是要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渦扇10,肯定能搞出來!
因此,在技術方麵的內容講完之後,他便話鋒一轉:
“從剛剛那個算例,各位同誌應該也能看出來,就算應用了新的設計理論和設計工具,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研發仍然是一項任務量很大的工作,很難僅僅依靠一兩個單位的力量來完成。”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我認為應該采用多機構聯合研發的方式進行。”
常浩南的話音落下,會場內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
雖然他說的是“我認為”,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能在這種場合如此明白地給出表態,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意見。
最低也得是國防科工委層麵點了頭,乃至於已經獲得了更高層級的許可。
但問題在於,怎麼聯合?
(本章完)
<b></b>,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