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2 / 2)

這是相當簡單粗暴的辦法,但也是最有效的。

常浩南在渦噴14上麵就采用了相同的做法,保證了殲8c不同高度和速度段下的性能兼顧。

“常總,我們第三代大推的渦輪前溫度現在就設定在1200c附近,對於咱們的材料學水平來說這已經是個不低的門檻了,要是再往上加……”

劉永全作為航發設計人員,自然也通盤考慮過這些問題,但看看旁邊拿著筆頭都沒抬的常浩南,再想想渦噴14那邊的事情,好像也沒有那麼不可思議。

不過遲疑了一會之後他還是開口道:

“再往上加的話,我擔心整個項目的風險程度和進度失控啊。”

1200c,已經是國際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主流水平。

要在短時間內造出耐熱水平反超美利堅的渦輪盤和渦輪葉片,確實還是小有難度。

材料學這種東西,很難有什麼投機取巧的機會。

華夏如今已經可以拿出跟renen5性能類似的鎳基高溫合金原材,但還是那個老問題,你要造東西,光有一塊原材是沒什麼用的,對於每一種材料都還需要有後續加工處理等一係列配套研究,這些東西同樣相當耗費時間和資源。

如果放棄目前手裡已經有一定配套研究成果和工業實踐經驗的第二代合金材料,直接往第三代跳,那這裡麵的風險可就很很難說了。

“直接換材料當然還是太激進了……”

在直接用係統積分把torchmultiphysics給砸出來之後,常浩南目前已經處在“破產”邊緣,沒那麼多積分用來全方位拉高整個材料學領域的水平。

這種提高方式也過於生硬,並不符合常浩南一開始定下的行事邏輯。

再退一步講,就算有係統幫忙,中間過程一切順利,靠他一個人要想解決中間的無數問題少說也得幾年時間。

而常浩南的規劃是儘可能讓安裝了渦扇10的至少原型機有機會參加兩年多以後的50周年國慶閱兵。

乾等材料肯定來不及。

“所以我準備在渦輪結構上采用新的主動冷卻方案,目前的氣膜孔冷卻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在不換基體材料的情況下,把渦前溫度提高50-100c問題不大。”

說完之後,他沒有管旁邊目瞪口呆的幾個人,而是重新拿過麵前那張畫了簡單示意圖的圖紙:

“至於你們剛剛說的推重比問題,我們直接放棄3-9-1-2這個結構,或者說是這種結構。”

“啊?”

會議室裡麵的另外幾人隻覺得自己的大腦因為在短時間內接收了太多信息,已經瀕臨死機了:

“不用這種結構……難道用離心式壓氣機?”

氣輪機的透平式壓氣機根據原理可以簡單分為離心式和軸流式,一般來說,除了早期群魔亂舞的階段之外,絕大多數渦噴/渦扇發動機都已經統一使用軸流式,隻有一部分渦槳/渦軸發動機會采用離心式的設計。

“當然不是……”

常浩南有些無奈:

“我的意思是,采用更高效率的單級負荷來降低壓縮機的級數,把三級風扇壓縮成1級或者2級風扇,9級高壓壓氣機變成6級或者7級,考慮到整個壓縮係統在一台發動機裡麵的重量占比在60%左右,如果能在這部分減少20%的重量,那整個發動機的推重比少說能提高10%左右。”

“伱們還記著上次開會的時候,我拿出來做算例的那個‘超高負荷吸附式彎掠聯合前緣邊條葉片’麼?”

海誼德上次沒去開會,但劉永全是去了的。

還聽得很認真。

因此他第一個從剛剛的茫然中反應過來,點了點頭:

“記得,我還記了筆記……”

他說著從隨身攜帶的提包裡麵拿出一個本子,翻開到其中一頁。

從這個略顯破舊的痕跡上,可以看出他這段時間恐怕沒少翻閱。

“那就好。”

常浩南用手指輕輕點了點筆記本上的標題部分:

“這個東西,就是咱們壓氣機設計部分的核心技術。”

“之前你已經學到的葉形設計,不管是端彎端掠、端壁造型也好、邊條也好,都還是被動控製流動分離的手段。”

“我之所以要提到吸附式葉片,就是要在此基礎上,利用主動控製手段,進一步提高單級壓比,讓每一級發揮過去一級半到兩級的壓縮作用!”

(本章完)

<b></b>,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