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2 / 2)

“你們項目的這次評審,跟正常情況確實……有點差彆,倒也不太好作為什麼參考……”

一般來說,哪怕主持項目的負責人水平很高,充其量也就是把評審會開成諸葛亮會,大家群策群力,總歸是能找出並解決一些問題的。

像這種開會直接開成上課的,恐怕隻有建國初期搞兩彈一星的時候出現過。

但常浩南顯然已經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

“我倒是覺得,就是因為有區彆,有對比,才更顯得有價值。”

“怎麼說?”

劉振響這下也來了興趣。

“我前段時間特地彙總了一下我這段時間參與過的幾個項目,發現設計過程中,乃至產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大概有三分之二是從設計階段就開始引入的。所以,抓產品質量,就應該從產品壽命周期的源頭抓起。”

“但是更遠的不說,就80年代中期以後的這些項目,每一個的設計評審環節幾乎都不一樣。”

“尤其是一些需要多次複審的項目,參加相同型號項目會議的人員可能不固定,導致參加會議的人員對評審項目的關注重點和檢查內容不一致、存在該關注的問題沒有關注到、問題重複提,這些都會極大地影響評審把關效果。”

“還有,就拿這次渦扇10的評審舉例子,評審要求和保密要求衝突,除了您和少數專家以外,大多數人都是到了評審現場才第一次看到我的資料,然後馬上就進入評審環節,這樣前麵半天乃至一天,其實效果都不好,偏偏這段時間還是最重要的……”

“……”

常浩南一連說了好幾條。

而且都很具體。

簡單總結就是——渦扇10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是因為有我,但未來不可能每個項目都是如此。

隻不過說辭委婉了一些。

“所以,我的建議是,出具一個有關項目評審,至少是涉軍項目評審的國家標準,把過去主要憑經驗的事情給規範起來,這樣以後就算是一些由低層級機構搞的小項目,也不至於說離開資深專家的把關就亂套。”

標準這種東西,對於常浩南這號人來說其實無所謂。

但對於整體的工業發展意義很大。

因為它可以保證下限。

這個提議讓劉振響有些意外:

“你這是……又捉摸著要改國軍標了?”

常浩南第一次引起科工委這一級彆的重點關注,就是因為之前對於航空發動機測試標準的重構。

雖然從工作量上來說,超過90%的內容都是後來劉振響帶著624所的研究人員完成的。

但如果從工作的重要性上看,那常浩南一個人至少占了七八成。

劉振響也不免有些好奇。

一般來說,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尤其還是年輕天才,應該正是最不喜歡循規蹈矩的時候。

但眼前這位似乎尤其喜歡定標準……

常浩南則趕緊擺了擺手:

“可不能亂說,我哪有權限直接改標準,隻是提建議而已……”

結果話到一半就被劉振響打斷:

“行了,在我這就不用裝了,你的建議提上去,不說十成,至少九成半的概率都是要通過的……”

“說吧,想要怎麼改,到時候我再找幾個人,跟在你後麵署名。”

如果說常浩南一個人的建議通過概率是九成半,那再加上其它的一些重磅名字之後,這個概率基本就無限接近百分百了。

“主要就是三條。”

在得到了想要的支持之後,常浩南也不再客套,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是設立不同級彆、不同專業對應的評審專家庫,保證人員相對固定。”

“二是根據待審項目的類型和重要性、合理確定設計評審時間,尤其是要明確大型複雜裝備重大節點設計評審資料由被評審單位提供到指定地點,由設計評審專家在相對充足時間期限內開展交叉複核複查,保證評審效果良好。”

“三是借鑒質量管理體係審核的模式方法,實施設計評審檢查單,把評審內容標準化,並且保證結果可追溯。”

劉振響沒有馬上給出回答,顯然是在思考常浩南的這三條內容。

但想了一路,也沒想到還有什麼能夠補充的內容。

一直到快走到目的地的時候,他才重新抬起頭來,看向常浩南:

“有時間把這些內容整理成文字形式吧,不過,記得措辭,尤其是標題要委婉一些。”

在這個方麵,常浩南自然經驗十足,早就已經打好了腹稿:

“不如就叫《關於改進提高設計評審有效性的思考》,如何?”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