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2 / 2)

“過去,咱們的航空發動機都是完全,或者部分仿製的,各方麵性能參數,很多都不是自己說了算。”

常浩南把檢測結果放回旁邊的桌上,一邊轉身往外走一邊說道:

“再加上設計水平和製造水平都不太行,就導致造出來的發動機具體是什麼性能,在裝機之前都有可能是個未知數。”

“所以在發變匹配這一塊,也主要是以拓寬進氣道的適應範圍為主,以儘可能匹配不知道抽獎抽出個什麼結果的發動機性能指標。”

聽到這裡,包括海誼德在內,好幾個人都表現出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或者動作。

畢竟,常浩南所說的問題,確實存在。

航空動力領域長期以來的“心臟病”,確實給總體設計部門上了不少強度。

雖說確實有一些發動機型號,是因為飛機項目的取消才中止了研發,但實際上,反過來的情況,也就是飛機型號因為發動機水平不足而夭折的情況,更多。

負重訓練了屬於是。

當然,常浩南顯然不是為了強調這些,因此稍作停頓之後,又馬上話鋒一轉;

“不過,現在咱們既然已經有了第一種完全自主研發、獨立知識產權的發動機型號,那麼在飛機的發變匹配這一層麵,就可以往提高匹配精度這個路子走了。”

“這也是我跟611所那邊早就確定過的事情。”

常浩南所說的,自然是要更換dsi進氣道,並對氣動設計進行總體改進的殲10第二階段原型機——

雖然渦扇10有兩個主要裝機對象,但殲11的可調進氣道適用範圍極其寬廣,作為重型戰鬥機也不差那二三百公斤的重量,所以無需在發變匹配這塊下太多功夫。

“也對……”

聽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後,海誼德輕輕拍了拍腦袋:

“這段時間下來,我都快忘了常總最開始就是搞飛機設計出身的了……”

“那您的意思是,十號工程目前的設計,還得改?”

眼下跟在常浩南旁邊的都是航發設計領域的人,雖然目前還沒分家,但終究跟幾個總體所之間隔著一層關係。

尤其611所的位置還在2000多公裡外的蓉城。

所以他們對於常浩南對殲10所做的規劃不太清楚也很正常。

“那是當然。”

常浩南當即給出肯定答複,緊接著又問道:

“貴航那邊去年首飛的新型號,殲教9,應該知道吧?”

海誼德點點頭:

“這個自然知道,總公司那邊去年年末還發過一個專題,來介紹他們通過這個型號渡過困難階段,實現扭虧為盈的先進典型來著。”

“我準備給殲10換上像殲教9那樣的dsi進氣道,可以降低一些重量,對飛機性能很有幫助。”

大家都是航空係統的人,而且保密權限都足夠高,這塊倒也沒什麼需要隱瞞的。

作為戰鬥機,殲10要麵對的飛行工況遠比殲教9要複雜,因此對於進氣道設計的要求也會更高。

人們一般的印象是“dsi進氣道不擅長高速飛行”。

實際上這是個徹頭徹尾的誤會。

dsi進氣道隻是優化範圍窄而已。

一個典型是很多高超聲速武器上麵的超燃衝壓發動機,也會用的dsi進氣道。

隻不過,導彈和飛機畢竟還是有億點點差彆。

前者可以靠助推器來渡過進氣道效率低的這個階段。

但對於一般的飛機來說,高速工況有可能用不著,但低速工況永遠都能用上,所以不存在“隻優化高速而不優化低速”的選擇。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進氣道的適應範圍足夠寬,那麼把優勢工作區間擴充到跨音速範圍,也並非沒有可能就是了……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