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需要預警機(1 / 2)

140°每秒的滾轉率,如果放在整個戰鬥機範圍內,那倒不能算是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遠的f16幻影2000,近的殲10和陣風,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高的甚至在淨構型下能達到300°每秒以上。

不過很明顯,這些飛機走的本身就是高敏捷性的設計路線。

對於一架並不以此見長——實際上過去還一直是短板的重型戰鬥機來說,這個數字已經進步相當明顯了。

而這一切,也都被飛在略微靠後位置的那架殲11as全部記錄了下來。

“1121,你的滾轉很快,而且滾轉過程平穩,幾乎不掉高度,非常好。”

哪怕是對於頂級試飛員來說,在兩個試飛科目之間也是需要休息的,因此天上的兩架飛機正趁著這段功夫進行無線電聯絡。

“我感覺這還沒到機體強度的極限,不過單靠襟副翼的話,恐怕也沒辦法提供更高的滾轉力矩了。”

付國祥的聲音中夾雜著略微急促的喘氣聲:

“我先轉向180°,把速度再提高100試試。”

與此同時,隨著第一次滾轉測試結束,塔台裡麵也響起了一陣掌聲。

儘管如今的無線數據傳輸效率還不支持處理高清畫麵,但通過在原型機內部集成一組額外的天線和傳感器,已經可以把一些基礎飛行數據實時回傳給塔台。

這個改進對於一帆風順的試飛來說其實可有可無,但萬一試飛過程中出了什麼故障乃至事故,那就有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雖然這種事情已經好幾年沒有出現過了,不過大家心裡總還是得繃著這根弦才行。

航空安全這東西,一旦稍有放鬆,那很大概率就是直接山體滑坡。

“何總,看來你們的機體結構升級,卓有成效啊。”

常浩南看著麵前屏幕上麵顯示的飛行參數曲線,語氣也跟著輕快了不少。

旁邊的何明雖然表麵上一副平靜如水的樣子,但直到說話時才被將將壓下去的嘴角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興奮:

“機體結構升級的效果,我們其實之前就確定了,現在能把這個理論效果給落實下來,還是要感謝包括常總您在內,給我們十一號工程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才是。”

他這說法當然也不全是虛的。

隔壁使用同款機體的蘇27sm在大半年之前就已經首飛,驗證了這個構型的有效性。

除了結構強度的提高讓飛控層麵解除了對滾轉的限製以外,更主要的是,新構型下襟副翼的長度顯著提高,幾乎占據了整個機翼的後沿,因此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滾轉。

但設計歸設計,實物歸實物。

否則斯坦航空公司造出來的飛機也不會那麼讓人難繃了。

對於才剛剛把基礎型號蘇27sk造明白不久的華夏來說,能在一次大的結構和工藝升級之後不出問題,這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其實老付的感覺沒問題,單論結構強度,這個機體其實還能有不少餘量可榨,聽說蘇霍伊那邊正張羅著給一架蘇27sm原型機把al31fu給裝上去,試試極限究竟在哪。”

al31fu,就是711號技術驗證機使用的發動機,相比al31f提升了推力,更重要的是具備推力矢量控製(tvc)能力。

側衛的機體本來就大,再加上兩台發動機的安裝位置距離中心軸線很遠,所以轉動慣量很大。

在過去,製約滾轉率提高的主要是結構強度,所以這個問題倒不是很明顯。

而現在,正如付國祥所說,僅靠襟副翼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

不過,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麵性。

如果裝上tvc噴口,那麼原本單純的累贅就可以一轉提供轉動力矩。

這種情況下,發動機位置距離中心線遠,反而成了優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