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2 / 2)

“小常,這次過來,就隻是為了太空育種的事情?”

丁高恒從常浩南手中接過茶杯,然後笑著問道。

雖然剛才幾人談到的內容不少,但海洋監視衛星,還有探月之類純粹是欒文傑在這導致的巧合。

所以實際上麼……

確實是。

但既然領導專門問了,那常浩南肯定不能這麼直白地回答。

他先是點點頭:

“主要確實是為了育種的事情。”

稍作停頓之後,又繼續說道:

“不過還有點航發集團業務相關的情況,本來打算年底統一跟您彙報的,但今天來都來了……”

丁高恒稍微調整了一下坐姿,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這眼瞅著,渦扇10就要設計定型了,往後雖然還有生產定型的任務,但是需要的人手比現在少得多,尤其是其它廠所派出來,到盛京參與渦扇10項目的同誌,最晚明年春節前差不多就能各自回到原單位,這樣,也就能擔負起一些新的項目了……”

聽著常浩南的回答,丁高恒逐漸麵露喜色。

過去,他最頭疼的就是聽到跟航發有關的新項目。

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就比如去年你在航空動力集團成立那時候,說過的那三個新型號?”

丁高恒問道:

“我記著好像有大功率的航改燃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還有一個……是1600kw級彆的渦軸?”

“對,您記得沒錯。”

常浩南肯定道:

“第一個艦用燃機,之前我已經跟701所那邊接觸過,是給以後的國產主力水麵艦艇準備的,第三個渦軸發動機……咱們在渦軸方麵的技術儲備還比較少,加上南方動力那邊派來的人手也不多,能力相對薄弱一些,倒也沒那麼快。”

“隻是這第二個項目,大涵道比渦扇……還是得找個合適的裝機對象啊。”

這下,丁高恒聽明白了——

航空發動機獨立於飛機型號立項,隻是擺脫了過去的附庸身份而已。

並不代表航發研製要和飛機型號脫節。

發動機造出來,總得有飛機裝上才算真正的成功。

但常浩南現在畢竟已經不是航空工業集團的人,不好直接指揮兄弟單位的工作。

所以,這是來自己這要項目的。

“不能直接給C909換上去?”

丁高恒詢問道:

“反正等我們的大涵道比渦扇研製出來,C909應該也能完成國產化了。”

“不太行。”

常浩南搖搖頭:

“C909設計的時候適配的是PS90A,直徑相對小一些,換一個更大尺寸的航發會有安全方麵的風險。”

“長遠來看,我們肯定會從頭開始全新設計一款和空客A320或者波音737同級彆的客機,但是滬飛的研發能力目前還比較一般,而且幾乎全部力量都用在兩個型號的國產化上麵,短時間內恐怕沒有額外的精力,而且全新客機配全新發動機,對航空公司來說恐怕也難免存在顧慮。”

“所以我考慮,還是讓這個型號先在軍機上麵經受一段時間的考驗。”

航空領域跟大多數其它領域不同,民用機對於可靠性、維修工時,以及安全性方麵的要求反而比軍用機要苛刻得多。

特彆是對於國際航空市場來說,華夏仍然算個新玩家。

而且乾線客機還涉及到適航認定層麵的問題。

總之還是軍機的後顧之憂更小點。

“軍機用到大涵道比渦扇的……基本就隻有軍用運輸機了。”

丁高恒思索道:

“但是像伊爾76或者C17那樣的戰略運輸機,恐怕也不是短期內能拿出來的……”

“可以搞小一點的。”

常浩南說出了早就想好的方案:

“我們在結構設計和航空材料方麵的水平暫時還不足以支持200噸級運輸機的研發,但是用渦扇的也未必一定得是重型運輸機嘛。”

“新一代中型運輸機,也可以用兩台大推力渦扇取代四台渦槳,搞個80-9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和25噸左右的載重,這樣易維護性和飛行舒適性還能更好些。”

“一方麵是自用,還有競爭一下國際市場上安12和C130的替代品,另一方麵,還能給未來80噸級乾線客機的研發累積一些經驗。”

這種用雙渦扇取代四渦槳的思路,在2000年這會還比較稀罕。

但是到2010年以後,基本就會成為世界各國偏愛的對象。

比如巴西航空工業研發的KC390,在2020年代就幾乎成了同級彆飛機中的首選。

荷蘭、匈牙利、葡萄牙、韓國,甚至美國空軍都對此型號青睞有加。

華夏的產品雖然不太可能賣到美國,但其它市場還是可以爭一爭的。

畢竟連陣風的發動機都用上華夏技術了。

那運輸機的敏感程度,相比主戰裝備終究還是要低得多……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