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空警2000平台的三維重建(2 / 2)

對於用戶來說,儘管軟件本身的性能並未有任何變化。

但卻給使用體驗和工作效率帶來了成倍的提升。

而第一個受益於這個軟件聯盟的項目,正是常浩南心心念念的――

空警2000……

……

幾乎就在QC300立項評審會舉辦的同時。

金陵。

電科14所的一間會議室內。

一場關於空警2000設計方案的技術研討正在召開。

說是技術研討會,但參加的人數並不多。

長條形會議桌兩邊,總共隻坐了不到10個人而已。

其中一邊,是國家預警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也是空警2000項目總負責人王曉模院士,以及另外兩名分彆來自總裝備部和空軍裝備部的領導。

在三人對麵,則是已經升任14所副所長兼任天線微波部主任,擔任雷達係統總設計師的郭林、另外五名關鍵子係統的負責人,以及一張空座位

這個座位,本來屬於被借調到鎬飛集團擔任平台總師的梁紹修。

他從會議開始站到講桌後麵,然後就再沒得找過坐下休息的空閒……

而這一切的原因,都要說回到梁紹修開場之後的第一句話:

“各位領導,我們平台設計團隊,已經順利完成了對C909載機本身,以及圓盤型雷達罩的三維重建工作,並分彆對載機,以及載機安裝雷達罩以後的方案進行了計算……”

本來,這隻是一場月度例行技術會議而已。

但這句話一出,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紹修同誌,我記得……上個月開會的時候,你還說這項工作大概需要4-6個月才能完成?”

這種進度突然變得飛快的情況,王曉模和郭林過去倒也見識過。

但今天站在台上的,畢竟是梁紹修而不是常浩南……

所以確實算是個巨大的驚喜。

“上個月的情況……確實是那樣沒錯。”

梁紹修之所以選擇在開會的時候透露這個消息,就是受到了常浩南的影響,此時也總算是體驗到了“震驚同行一整年”的快感:

“因為雷達罩的建模和計算工作量不大,重點還是在飛機上麵。”

“其實我們之前就收到了滬飛集團那邊轉交給我們的飛機設計資料,隻是這些資料都來自圖波列夫,雖然標注已經被翻譯成中文,但文件格式跟我們過去慣用的CATIA不完全兼容,所以當時預計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修正格式。”

“而把CATIA的模型導入到數值計算程序當中,還需要大概相同工作量的校對和修改工作……跟這兩個過程相比,CFD和CSD計算反而占用時間不多。”

“不過等我們真正著手開始工作之後,發現解決兼容性問題其實沒有我們預想當中那麼難,所以就提前出結果了……”

這個解釋,讓下麵坐著的幾個人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好一會之後,王曉模才揮了揮手,示意梁紹修繼續下去。

而後者也不廢話,繼續參考常浩南的習慣。

上來就拋重磅結論:

“從結果來看,C909客機平台在加高垂尾、並設置兩道尾鰭之後,仍然難以承載預定方案3當中直徑10.5米,厚度1.9米的橢球型雷達罩。”

“將此雷達罩設置在距離機身2.8米的位置時,將導致機翼產生的下洗氣流下洗程度增加,導致平尾相對於實際氣流的迎角減小,平尾產生的升力減小,全機的最大有效升力係數會降低到1.107……”

當他說到這裡的時候,整個會議室的空氣幾乎都凝固住了。

電科14所給空警2000預設了三個雷達方案,直徑分彆為10.5米、9米和8米。

儘管將三麵陣改為雙麵陣之後,相同雷達罩可容納的陣麵麵積增加了大約30%,但天線尺寸這東西沒人會嫌大,尤其是在封裝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

因此,項目團隊仍然把10.5米的雷達罩作為了優先方案。

而如果計算結果證明不可行,那麼大概率就要做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

不過,梁紹修並沒有讓眾人擔憂太久。

稍作停頓之後,他直接就是話鋒一轉:

“但是,我們嘗試在在截麵積不變的情況下調整了雷達罩本身的形狀,使其可以產生部分升力,然後進行了新的測試……”

他說著輕點鼠標,幕布上的雷達罩截麵隨即變成了一個下麵略扁一些的橢球:

“在進行升力補償之後,雷達罩對於全機最大升力係數的影響減小,僅從乾淨構型時的1.193降低到1.178,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