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一直以來困擾常浩南的,主要是國產飛機的譜係過於不完整了。
除去C909和運8以外,還能勉強作為空中平台的,就隻剩下新舟60和C808
前者乍一看好像和E2C的平台差不多,但其實體積比E2C大了一圈,根本沒辦法上艦。
要是作為純陸基平台……
本來就隻有2000沾邊的航程,再背個大天線,還沒有正經客機那樣可以改為油箱的超大行李艙……
那性能可實在是太抽象了
而後者和運8一樣,本質上更適合作為一機通吃的中型平台,而不是高低搭配當中的低。
比如目前在研的反潛巡邏機和電子偵察/電子乾擾機,從一開始就選上了C808。
然而就在剛剛,他發現自己似乎走入了一個誤區。
因為最開始規劃預警機平台的時候還是1998年,所以當時自然而然地隻想到了這幾個已經或者即將國產的型號。
後來常浩南雖然也和預警機項目產生過幾次聯係,但要麼是想到了新的雷達技術,要麼乾脆就是測試軟件或者算法。
總之都和飛機本身無關。
所以也就沒係統性地重新考慮過這件事情。
但今天,常浩南趁著郭林引出的話題仔細一想,突然意識到情況相比5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除了體現在技術上以外,還體現在外部環境上——
過去,咱們是缺少核心技術,所以害怕被單方麵斷供。
但現在……
想想NH90直升機
想想M88-3發動機。
再想想遄達900……
你重新說一遍,誰怕誰斷供?
華夏在世界產業鏈當中的競爭力,早已經不再是,至少不隻是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低廉的供貨成本。
而是實實在在地有了無法被替代的核心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自用型號暫且不論,至少外貿產品,完全可以把思路放得更開一些……
不說彆的。
法國人難道不想要自己的預警機嘛?
海軍因為要考慮艦載所以確實沒辦法,隻能采購E2C。
但空軍當年選擇E3F,爭議還是不少的。
這個型號除了載機平台更換了性能更好的發動機以外,跟二十年前的E3A並沒有本質差彆。
而報價則是結結實實的來到了近5億美元。
進入新世紀後,覺得E3F性能有些過時的法國空軍開始尋求技術升級。
結果又要被訛一筆大的。
此外從需求上講,以法國空軍的規模和任務,也根本不需要E3A這種體量的型號。
不光是常浩南這麼想,就連法國人自己都這麼想。
一直以來,關於把E3F退掉,換成愛立眼的聲音就沒斷過。
並且到常浩南重生之前那會,他們也確實這麼乾了。
那既然連瑞典貨都能買,獵鷹Z如果拿來作為載機,至少和NH90一樣,名義上可以算作法國自行生產……
至於指揮係統和數據鏈,本來也是選裝部分。
回去用自己的就完事了。
反正就算是E3F,也是法國空軍單獨運營,並沒有接入到北約的通用指揮係統當中……
不僅如此,在銷往第三國的時候也能占到一些便宜。
至少不會因為華夏戰機的用戶較少而吃虧。
想到這裡,剛才還有點昏昏欲睡的常浩南瞬間就不困了。
眼下這會,劉永全正好在法國跟蹤SeA650發動機的測試情況。
正好可以讓他試探一下對方的態度。
畢竟,獵鷹Z的總體設計還是屬於達索的。
而要在其基礎上改裝特種機,沒有原始設計方案顯然是個大麻煩……
……
幾天後,法國。
彌漫在中東上空的戰爭陰雲,幾乎完全沒有對歐洲產生影響。
至少現在還沒有。
甚至於,因為並未出兵參與到震懾行動當中,因此法國的吃瓜群眾總體上是以看熱鬨為主。
正常的生產生活也並未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