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院士增選的第二輪候選人名單,按慣例應該在10月上旬就公布出來的。
今年之所以拖延了近半個月還沒有動靜……
正是因為常浩南本人。
十月二十日,京城。
華夏工程院的一間辦公室裡,負責主抓本年度評審工作的杜琬祥副院長坐在桌前,麵對著眼前的兩份名單,露出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影忽然出現在門外。
在輕輕敲了兩下門,發現沒有得到回應之後,乾脆徑直走了進來。
直到那人來到自己麵前,杜琬祥才猛然反應過來。
然後趕緊準備起身:
“徐院長?”<b
r>
來人正是工程院院長,徐迪匡院士。
徐院士擺了擺手示意無妨,接著自顧自地坐到了杜琬祥的對麵:
“老杜,這馬上就要十月下旬了……今年第一輪增選評審的結果,怎麼還沒報到院裡麵?”
聽對方問起這事,杜琬祥滿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還在和科學院那邊協調名額問題……”
這個回答,直接把對麵的院長給弄懵了:
“我們工程院和科學院的院士平行原則上是獨立進行,互不乾擾……有什麼名額需要和他們協調的?”
杜琬祥揉了揉有些發脹的腦袋:
“還不是今年殺出來了個天才選手……”
他說著把兩份名單調轉過來,同時推到徐迪匡麵前。
後者幾乎是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個被重點圈出來的名字。
而且,是在兩份名單上同時看到……
“常教授?”
徐迪匡深吸一口氣,稍稍坐直了身子,臉上也滿是糾結:
“是啊……我怎麼把他給忘了……”
杜院士見狀,又稍微往前湊了湊,壓低聲音介紹道:
“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那邊的意思,是常教授去年才拿了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個菲爾茲獎,於情於理不可能不給一個院士頭銜……”
“但咱們這邊,常教授也獲得了遼省科協、京城科協、航空動力集團、還有六位資深院士的聯合提名,加上他手裡還拿著三個國家級獎項,又對我國航空技術事業做出了難以估量的巨大貢獻,也完全沒有不通過的道理……”
“……”
一番話下來,徐迪匡的表情更加擰巴了。
要知道,華夏工程院才建立不到10年,眼下正是急需獲取認可的階段。
就算不考慮這些提名人和提名單位的背景,單單從常浩南本人的能力和貢獻出發,他作為院長,也希望能夠把工程院院士的頭銜發給對方。
隻能說,有些人,是需要一個院士名號來證明自己。
但還有些人,則是必須得給一個院士的帽子,才能證明這套評選體係的權威性。
可是話說回來,徐迪匡十分清楚。
如果一定要在兩院中間做二選一,那大多數人恐怕都會選擇曆史底蘊更深的科學院……
“想不到啊……”
思索無果之下,他隻好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院士頭銜,竟然還有不知道該怎麼發出去的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