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可能的話,借助航天項目做幾次再入試驗就再好不過了。
不過對方隻是點了點頭,並沒有追問下去,而是示意常浩南繼續剛才的話題。
後者接著翻了一頁PPT:
“總之,對於真正實用化的武器,需要采用不依賴於某一特定參考軌跡的預測-校正製導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製導周期內實時比較預測落點與理論落點之間的偏差,再根據結算結果實時校正迎角和滾轉。”
“不過此種方式在求解過程中會出現大量偏微分方程組,不僅對彈載計算機的性能要求很高,而且還有可能出現無法收斂而製導失敗的情況……我和我的課題組在這一領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更多測試數據來保障解算精度和可靠性……”
“至於剛才說的最後一種,因為類乘波體構型始終在大氣層內相對較低的高度飛行,所以在控製策略方麵和現有的超音速巡航導彈接近,隻是對於舵麵、電機等控製硬件的性能要求比較苛刻,需要我們在基礎能力方麵取得較大提升……”
在2005年這會,華夏國內對於雙錐體和傳統乘波體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常浩南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額外提供一些研究資源和基礎理論層麵的幫助。
所以,他自然把自己的關注重點放在了乘波體構型上麵。
也難免要說上兩句好話。
“那製導呢?”
喬晨青很快記下了常浩南之前介紹的內容,旋即繼續追問道:
“滑翔彈道還可以靠慣性導航和星光導航綜合的方式進行自主製導,但巡航導彈總需要依賴外部信號,無論是衛星定位係統還是雷達回波,才能找到目標,大氣層內的高速飛行,會不會產生類似航天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的黑障?”
問出這樣具體的問題,往往才代表了真正的興趣。
常浩南心裡樂不可支,不過表麵上還是控製住了自己的表情:
“對於速度相對較低,也就是在6-8倍音速範圍內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隻要妥善設計氣動外形,就幾乎不會激發等離子體電離,隻要和通常的巡航導彈一樣,采用中段衛星製導和末端主動雷達/光學成像製導結合的辦法即可。”
“如果速度進一步提高,那確實如您所說,需要考慮等離子鞘套對於電磁信號的屏蔽……”
因為這部分內容涉及到很多具體的計算,並沒有被留在PPT裡麵。
所以常浩南說到這裡的時候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看向不遠處的一名保衛人員:
“麻煩給我拿一個能寫字的東西來……”
後者很快就給常浩南拿過來了一塊白板:
“抱歉常院士,京西賓館這邊沒準備黑板……”
常浩南擺輕輕搖頭表示無所謂,接著重新返回台上。
“我儘量用比較通俗的方式解釋……”
他露出了一個有些歉意的笑容,然後在白板上畫出了一個電磁波傳遞矢量圖。
“我們平時所說的黑障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實際上被高熱激發的等離子體鞘套並不是無差彆地吸收一切電磁波,而是非均勻動態且非磁化的……”
“尖頭飛行器與鈍頭飛行器不同,其鞘套形式是一層貼在飛行器側壁的結構,厚度隻有2-4厘米左右,且在垂直側壁方向上,電子密度和碰撞頻率都產生了類似間斷麵的情況,所以對於波長較短的毫米波和較長的分米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通過施加磁場等方式使透過等離子層,實現衛星或雷達製導……”
“……”
當常浩南講到後麵的時候,還在低頭記錄的人就已經寥寥無幾了。
大部分聽眾都隻是看著他在白板上寫寫畫畫。
好在過程雖然有點繁雜,但結論確實非常通俗。
就是他有辦法讓電磁波克服黑障。
能坐到這間屋子裡的,多少都接觸或了解過過載人航天工程,知道黑障大概是怎麼回事。
所以常浩南這一波,幾乎是推翻世界觀的表態。
但有了前麵那些內容,以及他在過去近十年中的成績作為鋪墊,似乎也顯得並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沒過多長時間,一眾首長竟然當著常浩南的麵討論了起來。
現在理論基礎、總體構型和研究方向都已經有了,顯然距離項目啟動隻剩下最後一個要素——
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