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資金支持(1 / 2)

一小時打遍全球。

嚴格來說,這倒不算是個新概念。

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提出過用於取代戰斧的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快鷹”,目標是能在一小時能攻擊到主要假想敵境內的任何目標。

不過這個計劃正好趕上冷戰結束之後的大批量項目裁撤,在進行了寥寥幾次失敗的試驗之後就以虎頭蛇尾的形式結束了。

在上一世,真正讓這個口號響徹世界的,是2007年才公開的X51A“乘波者”技術驗證飛行器,計劃在2008年結束地麵實驗,並從2009年開始進行四次試射,之後正式考慮引入武器化。

當然,最後的結果可謂眾所周知——

我們準備建立一個高超音速國家俱樂部,你猜猜是誰沒有收到邀請?

總之,眼下在2005年,常浩南提前喊出這個口號,無疑是很能讓人眼前一亮的。

尤其跟前麵那幾種動不動就要用運載火箭投送的方案相比,類乘波體構型的最終產品是一種敏感程度相對較低,但威懾力卻絲毫不弱的巡航導彈。

在使用層麵的門檻相對較低。

當然,哪怕隻是看常浩南PPT上麵的介紹,也能想到這種構型的產品設計,恐怕是其中難度最大的。

而眼見著最開始說好的五種構型已經全部介紹完畢,早就已經躍躍欲試的喬晨青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提問欲望,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剛才大領導都已經給打了樣,他當然也不好直接開口。

“您請問。”

常浩南這邊也基本講完了最重要的內容,後麵當然還有很大篇幅,但受製於時間問題不可能事無巨細全都講出來。

因此喬晨青的提問正好幫了他的忙。

“浩南同誌,剛剛你總共介紹了三種有軍用潛力的高超音速飛行體構型,當然其中第四種,無論使用火箭動力還是吸氣式動力,都是相對常規的,但第一種和第五種需要在大氣層內長時間做非彈道運動,這跟我們過去熟悉的傳統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都有很大區彆,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控製?”

作為空軍負責人,他非常自然地開始考慮武器作戰效率的問題。

聽到這個正中自己下懷的問題,常浩南露出一笑,接著順勢把PPT直接翻到了二十幾頁之後。

“對於滑翔式的傳統乘波體,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如圖所示兩種彈道中的一種,其中桑格爾彈道會在大氣層邊緣進行多段跳躍,而錢學森彈道則是隻進行一次再入動作,之後在大氣層邊緣進行無動力滑翔……”

“但無論哪一種,再入返回段都可以被劃分為初期再入段、能量管理段和命中末段,而考慮到動壓、過載和熱管理方麵的限製,高超音速飛行體很難像常規飛機那樣布置大尺寸的翼麵,所以需要通過改變迎角來控製飛行高度,通過改變側傾角控製飛行方向……”

“從技術上講,最簡單的辦法是使用參考軌跡製導,也就是在任務執行之前選擇好一個相對較窄的再入範圍,提前生成一組標準軌跡作為參考,最後設計軌跡跟蹤律對參考軌跡進行跟蹤控製,使其與標準軌跡線重合……”

為了今天這場報告,常浩南特地簡化了很多專有名詞和計算部分,因此喬晨青很快理解了PPT上麵的內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這個參考軌跡製導,其實本質上跟彈道導彈的製導方式差不太多。

都是提前確定好一條彈道,然後照著預設路徑飛。

本質上飛行體並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隻需要知道什麼時候做出什麼動作就行了。

如果再結合一些測控能力,還能實現對飛行彈道的校準,提高再入精度。

不過麼……缺點也是顯而易見。

“浩南同誌你剛才說,需要對飛行體的實際軌跡和參考軌跡進行跟蹤控製,但如果我們要命中敵方的一個目標,總不可能在地麵完成這個過程吧……敵人恐怕也不會配合我們?”

喬晨青用半開玩笑的語氣繼續問道。

“沒錯,所以這種辦法隻能用在技術驗證階段,用來提高我們對乘波體滑翔彈道的理解和認識。”

常浩南點了點頭,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當然,參考軌跡製導也可以用在航天領域,對於那些超過第二宇宙速度的航天器來說,直接再入大氣層的過載和發熱很難解決,因此可以通過桑格爾彈道進行多段減速……”

“超過第二宇宙速度?”

剛才一直沒說過話的另一位首長抬起頭。

“沒錯……比如未來從月球,或是火星軌道返回,就有可能用得上這項技術。”

常浩南本來隻是隨口一說,但既然真有人對這個細節感興趣,那他也樂得擴展一下。

正好還能把深空探測的事情給上級領導們加深一些印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