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所拿出來的這個方案,乍一看確實顯得有些奇怪。
不過現場的人無不是非常熟悉飛機翼麵布局的專家,很快也就跟著反應了過來。
“半無尾布局?”
會場內頓時掀起了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就連自認為早有預期的常浩南,臉上都露出了有些意外的表情。
所謂半無尾布局,通俗理解就是把飛機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合二為一,用一組大角度的V型翼麵同時起到俯仰/航向控製以及安定麵的作用。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當然是曾經與YF22進行ATF競標,但最終因為方案過於激進而落敗的YF23戰鬥機。
不過,或許是吸取了諾普洛斯·格魯曼的教訓,眼前幕布上的設計方案雖然采用了半無尾布局,但其它設計特征並沒有YF23那樣激進。
總體上仍然是兩側進氣、菱形上單翼、全展向前緣襟翼、後緣外側副翼和內側襟副翼的常規外形。
隻是兩台發動機之間的距離相比611所的鴨翼方案明顯增大,導致兩個彈倉從並列布局變為了串列布局。
以及,儘管沒有比例尺,但仍然不難看出,這一方案的軸向尺寸更短,而展向尺寸增加,因此也顯得更加敦實一些。
好在機身高度仍然得到了控製,沒有變成F35那樣不協調的肥鴨子外形。
601所的幾名代表顯然早就料到了這個方案會給現場帶來一定衝擊,所以並沒有馬上開始介紹,而是專門留了些時間給其他人做個緩衝。
直到幾分鐘後,現場逐漸重新平靜下來。
眾多與會者的注意力也重新彙聚到了601所代表們的席位之上。
“正如楊同誌剛才所說的那樣,如果隻是跟隨F22的技術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獲得超越其性能的產品。”
孫琮一開口,就是一個以牙還牙,直接用對方說過的話開頭:
“從技術原則上講,翼麵在提供了飛機飛行基礎的同時,也一並增加了氣動阻力和雷達反射麵積,而不同翼麵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也是飛機隱身設計領域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我們嘗試在不影響升力和控製能力的前提下,減少翼麵的數量和麵積,並最終得到了這一采用半無尾布局的技術方案。”
“關於這一布局本身,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並不陌生,除了最典型的YF23方案以外,波音在JSF項目中推出的X32驗證機,雖然嚴格來說屬於無尾大三角翼加雙垂尾的常規布局,但在通過減少翼麵數量來提高隱身性能的思路上卻是一致的……”
“儘管我們國家過去並未正式服役過半無尾布局的飛行器,但我們所通過對‘暗劍’無人概念機的研究,已經掌握了一定設計經驗,並且對於該布局的控製邏輯進行過多輪地麵測試……”
“……”
雖然孫琮的介紹也頗為精彩,但常浩南卻不難看出,現場氣氛似乎還是偏向於之前611所的方案更多一些。
畢竟,兩邊拿出的方案都不算常規,且對於翼麵關係和飛行控製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可611所已經在殲10上驗證了鴨翼+大三角翼布局的可行性,如今再拿出第二個同類方案,也算是輕車熟路。
而601所的半無尾布局,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根基不穩了。
當然,你可以說當年搞殲10的時候,那個方案所麵臨的風險也不比今天的半無尾布局要小。
但時代畢竟不同了。
2005年的華夏,已經過了那個必須冒險做三級跳才有可能追上世界領先水平的階段。
在作出針對性設計的基礎上求穩,是大部分人更願意看到的選擇。
不過,正在慷慨激昂做發言的孫琮卻不可能就這麼偃旗息鼓。
激進的方案,自然會帶來激進的性能。
稍作停頓之後,他把電腦上的PPT翻到了下一個部分:
“我看過空軍同誌上個月做出的報告,雖然雙基地雷達很早就探測到了對手隱形戰鬥機存在的跡象,讓指揮員提前在正確的方向上做出準備,但真正捕獲到F22的具體位置,仍然是抓住了對方大角度拉起,準備與我方攔截機麵對麵的機會。”
“而根據我們的計算和模擬測試,在減少一組翼麵之後,雖然不會對正前方的RCS紙麵最小值產生顯著影響,但卻可以將來自前半球上下60°方向的RCS值降低40%左右,顯著改善飛機在轉彎、爬升或俯衝過程中被探測到的可能性,提高隱形飛機在使用過程中的戰術靈活性。”
“我想請各位注意到的一點是,雖然我國空軍目前仍然以國土防空任務為主,但人民軍隊尚有曆史使命需要完成,新一代主戰裝備應當逐漸摒棄單純的防禦性作戰思路,開始考慮在進攻任務中可能麵臨的作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