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為了大局著想,裴皇後真不想給劉詔臉麵。
劉詔這孩子,是半點不討人喜歡。
“臣妾得提前恭賀陛下,文德二年財源廣進。”
文德帝哈哈一笑,“借皇後吉言。”
他也盼著京城水泥市場,真正實現井噴。能給少府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
離著過年沒多少天了。
城裡的人,還在忙著,忙著掙一筆過年錢。
鄉下的人,早就開始貓冬。
大冬天,沒什麼事情乾,就躲在屋裡烤火,女的做針線活,男就將家裡的房頂,家具,修修補補。
這個冬天,特彆冷。
鄉下也特彆安靜。
京畿地區胡家屯,位於山腳下,是個偏僻的小山村。
這一日,寧靜的冬日生活,因為外來者打破。
“大嬸,這是煤爐,這是蜂窩煤。你且瞧著,將蜂窩煤放進去,孔洞對齊整了,火一燒起來,做飯燒水快得很。一天到晚,都不用擔心沒熱水用。”
王小喜,京城郊外農民,上有兄,下有弟,他處在中間既不是長子又不是幺兒,自然就被忽略了。
像放羊一樣長大成人,因著南城門外需要大量苦力,他就跟著村民一起到南城門外做活,賺三餐溫飽,賺每天工錢。
冬天到了,工地上活少,東家優先照顧那些流民。
王小喜身為京畿本地人,說沒意見是假的。
不過他也不想一輩子下苦力。
若是有彆的出路,他是不可能來下苦力的。
正好煤廠招人,月薪兩百文,還能拿提成。
一開始,他還不懂提成是什麼東西。
經人解釋,他才明白提成就是賣出東西,可以從中提取一部分錢作為自己的報酬。
這事好啊!
雖然他不是那麼能說會道,但是他可以學。
就算衝著一月兩百文的工錢,他也樂意做這門生意。
新民縣的流民,二期工程裡麵的住戶,早就被煤廠的老夥計給包圓了,輪不到他。
在他上了半個月的培訓班後,就開始跟著師傅們,走村穿鄉,一個村一個村,一個鄉一個亭的推銷起蜂窩煤。
他乾勁十足,臨近年底也不肯休息。
這一日,一大早就來到胡家屯。
他早就得了消息,胡家屯是個中等村落,有七八十戶人家。這個村,靠著賣農產品給四海肉菜店,家家戶戶手裡頭都有點錢。
“……嬸子要是擔心蜂窩煤燒得太快,這個蓋子,陶瓷做的,往下麵這個洞一蓋,隻留個小孔透氣。瞧瞧,這火勢是不是小了下來。”
“這樣燒,三個分蜂窩煤能燒一天,還能燒好幾鍋熱水。等你做飯做菜的時候,將蓋子取下來,這火又燒起來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將一家子的飯菜做好。這煤爐多方便啊,正適合冬天使用。”
“……你要是一次賣一百個蜂窩煤,煤爐可以免費送。真的,不敢騙你。這是我的名片,上麵有我的名字,我們東家的地址。四海商行知道吧,我們東家就是四海商行的管事,一找一個準。”
王小喜拿出巴掌大的名片,往圍觀的大嬸大叔散了幾張。
當初商行苦於夥計出門推銷,不受人信任。
顧玖便隨口一提,“可以做個名片,用來介紹自己。”
結果做出來的名片,根本不是顧玖記憶中小小一張的模樣。而是成年男人巴掌那麼大一張。
商行還有種古怪的風氣,名片越大越氣派。
當顧玖拿著下麵商行精心製作的十幾公分長的名片,一臉的生無可戀。
“夫人,這是照著你說的製作的名片。名片就得這麼大,氣派!”
顧玖:“……”
本夫人能說什麼?
本夫人能斬斷下麵夥計追究氣派的一顆心嗎?
不能!
好吧,大點就大點吧。這年頭沒眼鏡,大一點看得清楚。
於是乎,成年男子巴掌那麼大的名片就在四海商行流行起來,並且開始在京城商界流行起來。
王小喜身為煤廠夥計,出門推銷,自然要趕著潮流,為自己製作了一大疊名片,反正是公家出錢。
“……大叔,我不敢騙你。這是我們商行的福利,隻要一次買一百個蜂窩煤,就免費送一個煤爐。”
“蜂窩煤不貴。你要是單買,一文錢一個。可你要是一次買一百個蜂窩煤,隻要五十文,便宜了整整一半。是的,全京城都是這個價。”
“燒柴當然也方便。隻是這天氣這麼冷,上山砍柴多危險啊。萬一磕著碰著摔著,請醫問藥,醫藥錢可比蜂窩煤貴多了。而且你家人口多,所需柴火也多。自家人忙不過來,還得花錢買柴。同樣是花錢,不如買蜂窩煤,一天到晚,隨時都有熱水用。洗菜做飯,甚至洗衣服,都可以用熱水。而且還不用人看著火。”
“這天至少還得冷兩個月,這兩個月花一兩百文,買幾百個蜂窩煤放家裡,就能過得舒舒服服。”
“大嬸,看你這一身,家裡肯定有能乾人。大嬸操勞了一年,也該鬆活鬆活,帶個煤爐回去,今年過年,全家都樂嗬嗬。而且,有了這煤爐啊,還不用另外燒炭取暖,這又替你家省了一筆錢。”
“你家人口多,一天到晚不熄火的話,一天少說得用六個蜂窩煤。你要是一次買一百個蜂窩煤,六個也就三文錢。一個月用不了一百文。”
“要是家裡人口少,自然用不到六個蜂窩煤。”
“大嬸,要不要提一個煤爐回去?”
村民們圍觀了好一陣,幾乎全村的人都圍著王小喜,看他推銷蜂窩煤。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有三家買了蜂窩煤。
裡正家最富有,一口氣買了三百個蜂窩煤。
其他兩戶,隻買了一百個蜂窩煤。
一個村,就賣出五百個蜂窩煤,王小喜喜不自勝。
“我二十天後會再來一趟,蜂窩煤用完了,直接找我就行。以後這一片,都是我王小喜負責。”
“蜂窩煤就在村外大道上,那東西紮實,分量重。我這就讓人給你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