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著時間,文德帝來帶家令府,看望家令大人。
家令大人身體沉重,無法下床行禮。
就是特彆激動,激動得老淚縱橫。
“老臣辜負了陛下的期望,恐無法再為陛下分憂,老臣有愧啊。”
“叔祖安心養身體,朕還等著你好轉。朕的身邊離不開你,少府同樣離不開你。”
家令大人連連搖頭,“老臣恐怕是不行了,老臣有愧啊!”
家令大人哭得極慘,鼻涕眼淚橫飛。
家令大人的幾個兒子都有些尷尬,怕文德帝怪罪。
然而文德帝不僅沒怪罪,反而親手用手帕,替家令大人擦拭麵頰。
文德帝說道:“叔祖的忠心,朕知道了。叔祖安心養病,等你好了,我們君臣把酒言歡。”
家令大人抽泣了兩聲,“老臣的身體,恐無法好轉。然而少府不能沒人主事。老臣請辭少府家令,陛下另選賢良分憂。”
文德帝忙說道:“又有誰,有資格接替叔祖?”
常恩不動聲色,示意家令府的人全都退出臥房。
事關朝廷大事,無關人等不能旁聽。
家令大人的兒孫縱然不願意,也隻能聽從吩咐。
臥房空了。
不相乾的人都退了出去。
家令大人深吸一口氣,“關於少府家令一職的人選,老夫倒是有點想法。就是不知,能否入陛下的眼。”
“叔祖請說。朕會仔細斟酌。”
家令大人一口氣說了四個名字,全是宗室,最大的六十幾歲,最年輕的也是四十出頭,各有各的優點。唯獨黃駙馬顯得平平,沒有突出的優點,不那麼引人注意。
文德帝已經做好了準備,以為家令大人會推薦親友,或是子侄。
沒想到,家令大人並沒有這麼做。
這就很難能可貴。
文德帝說道:“朕觀令郎,似乎也不錯。”
家令大人連連搖頭,“他就是糊塗蟲,又愛自作主張,不聽人勸。但凡他有兩分自知之明,老臣也會舉賢不避親,推薦那不成器的東西。”
“叔祖一心為公,高義!”文德帝感歎了一句。
家令大人喘著氣,他很累了,但是他還是堅持說道:“陛下,少府家令這個位置,並不需要多能乾,多有主見。關鍵是要懂一點經營之道,不偏激,不衝動,聽得進下麵的諫言。
下麵的人乾的是具體的事情,他們更清楚要怎麼做,如何改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少府家令主要職責之一,就是支持下麵的人,給下麵的人創造條件,讓他們放心大膽的去做。而不是事事都要插手,凡事親力親為。”
文德帝連連點頭,“叔祖說的有理。叔祖推薦的這幾個人,莫非都懂經營之道?”
“那倒不是。”
家令大人當著文德帝的麵,分析他推薦的四個人,各自的優點。
其他三個就罷了。
平平而已的黃駙馬,到了家令嘴裡,就換了一個樣。
忠心耿耿,習慣聽令行事,不會擅作主張,也聽得進諫言。雖無進取之心,卻有守成之能。
“少府快速發展了這麼多年,問題越來越多,是時候停下來休整一番。這個階段,老臣以為,守成之人更適合少府。等少府的問題解決後,再另選賢能取而代之。”
這就是家令大人的結論。
文德帝連連點頭,有道理。
文德帝又問了許多問題。
家令大人撐著不適的身體,一一回答。
君臣二人,聊了大約有半個時辰,文德帝才起身離去。
走之前,當然少不了叮囑家令大人好好養身體,朕還等著你之類的話。
家令大人也是一再表忠心。
文德帝還趁機考察了一下家令府的兒孫。
家令大人沒說錯,都是些平平之輩,不堪驅使。
文德帝有些遺憾。家令大人能力不錯,可惜兒孫沒教好。
卻忘了,在顧玖同少府合作之前,家令大人也顯得能力平平,差一點被先帝撤換。
顧玖的及時出現,拯救了事業陷入危機家令大人。
時勢造英雄。
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成就了家令大人善於理財的美名。
其實家令大人並不是真的善於理財,他隻是抓住了機會,於是就凸顯了出來。
……
文德帝看望過家令大人兩天後,家令大人在睡夢中辭世。
文德帝哀痛不已,當著朝臣的麵,大呼:“朕失肱骨。”
緊接著,文德帝下旨,賜封家令大人為太子太傅。
這是死後哀榮。
家令大人的喪禮,陡然間由三品家令,改為一品太子太傅。
此等殊榮,文德朝當屬首次。
眾臣羨慕。
宗室更是羨慕不已。
有這死後哀榮,家令大人,不對,現在得改稱呼為太子太傅的子孫也都跟著沾光。
顧玖第一時間前往太子太傅府吊唁。
太子太傅的兒孫們原本是很傷心的,現在就沒那麼傷心。
死後哀榮,全家受益。也算是撫慰了失去家庭主心骨的傷心。
顧玖執晚輩禮,虔誠祭拜。
並送上了豐厚的奠儀。
她對劉家如今的當家人,說道:“有什麼難處,使人來找我。能幫的一定幫。”
“多謝詔夫人!家父生前一直惦記著詔夫人,總說走得太早,不能繼續幫著詔夫人。”
顧玖心中悲痛,“老祖宗辛苦了一輩子,卻沒享幾天福。喪事上麵若有難處,不用不好意思,儘管告訴我。老祖宗幫我良多,我理應替他做點什麼。”
劉家家主不好意思開口,喪事的確有難處。
喪禮規格提到一品太子太傅,花費也是成倍增長。
一大家子還要生活,還沒正式分家,不敢亂花錢。
用於喪禮的錢,就有些捉襟見肘。
顧玖見對方猶猶豫豫,心知肚明。但她也不點明,隻是說道:“我都知道了,我來解決。”
等顧玖離去後,許有四找到劉家當家人,給了三萬兩銀票。
許有四悄聲說道:“這是我家夫人孝敬太子太傅的一點心意。你們就用這筆錢籌辦喪禮,一定要將太傅的喪禮辦得隆重一點,不可有絲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