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南方經濟特區(2 / 2)

受限於東北的地理環境,外商很少過來洽談業務。

絕大多數的外商,幾乎都留在南部沿海城市。

也是因此。

南部經濟發展遠遠超過北方。

南方擁有著大量港口,海運貿易帶動經濟持續上漲。

北方機械公司走出去的第一步,就在深城建立分公司

加強和國外企業,港島企業的聯係。

充當招商引資的排頭兵。

“各位領導,縣機械廠能成為試點,充當創彙的先鋒,既是市裡對我們廠的信任,也是對我個人的考驗。”

“責任越大,使命就越大。”

“深城工業區的建立,將伴隨著大量優惠政策,各種方便的對外聯係渠道。”

“更方便為咱們當地的工廠生存,尋找一條條新的發展出路。”

林凱峰話鋒一轉。

將話題轉移到了空氣炸鍋。

根據林凱峰和安德魯簽訂的商業合同。

北方機械公司要在半年內,將十萬台空氣炸鍋全部交付。

任何了解北方機械公司情況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林凱峰同樣知道。

單靠北方機械公司一家企業,彆說是半年。

就算多給兩三年,也完不成這項任務。

他選擇一種既簡單,又直接的方式。

生產任務分包。

製造空氣炸鍋涉及多個生產環節。

外殼製造,按鈕組裝,發熱管,電線,機械零件。

發揮當地工業城市的特點,通過其餘工廠進行分加工。

最後,交給北方機械公司進行總裝。

猶如製造坦克一樣,一個分廠負責一塊。

製造好的零配件,交到總裝廠進行總裝。

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一塊進行空氣炸鍋生產製造。

半年內彆說交付十萬,就算二十萬台,也不存在什麼問題。

伴隨著國內經濟改製,大量工廠麵臨資金短缺,生產任務減少等不利的局麵。

通過空氣炸鍋,為國家創造大量外彙,引進多條求之不得的生產線。

又帶動了當地工廠的發展,可謂是一箭三雕。

對各部門有著莫大的好處。

“通過本次的廣交會,使我受益匪淺,更讓我發現了大量的問題。”

“國內許許多多的兄弟企業,完全不懂得和外商打交道。”

“隻會坐等外商上門,根本不知道,如何主動出擊,吸引外商的關注度。”

林凱峰侃侃而談道:“時代在變,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模式也要發生改變。”

“在深城建立分公司,相當於為咱們當地企業,開了一家對外聯係的辦事處。”

“既能吸引外商投資,招攬外資,宣傳我們當地,還能給一部分效益不景氣的國有企業,帶來額外的生產任務和收益。”

陳領導看向方博年,淡笑道:“老方,林凱峰是你的愛將,你的意見呢?”

方博年抬頭道:“林凱峰同誌,今天這裡沒有外人,都是市裡主要部門負責人,你不妨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

“北方機械公司在南方建立分公司,除了能夠招商引資,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

從76年開始,國內各方麵的轉變快的讓人目瞪口呆。

就算是身在體製內的眾人,依舊看的眼花繚亂。

北方企業跑到南方開設分公司,這是從未有過的大事。

一旦同意,整個市府等於牢牢和林凱峰綁定在一起。

若是出了什麼問題。

大家都要倒大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