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人沉默不語,林凱峰進一步說道:“彆的姑且不說,單說對炮兵進行炮擊引導,想要攻擊某個區域的敵人,首先要了解敵人的大部隊具體坐標,派出偵察兵為炮兵部隊進行坐標修正。”
“當然,這些工作可以通過炮兵雷達完成,但依舊不可能做到百發百中。”
借著這個問題,林凱峰談起了對炮兵雷達的了解。
最早的炮兵輔助裝置不是雷達,而是一種近乎原始的聲測儀。
顧名思義,聲測儀通過大喇叭連接感應器線圈。
一旦敵方炮兵發動攻擊,聲測儀會通過內部的構件,測算敵方炮兵的大概位置,以函數計算的方式,為己方炮兵提供敵方炮兵的所在位置。
二次大戰結束,各國認為這種炮兵輔助設備技術過於落後,能夠提供的幫助極其有限。
漸漸被被各國所淘汰缺。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炮兵攻擊輔助設備,炮兵雷達。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炮兵雷達不是千裡眼順風耳。
受到軍事技術發展影響,炮兵雷達探測敵軍炮兵位置方麵,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諸位專家,無人機的性能優點數不勝數,可以為炮兵充當眼睛,為我們的突擊部隊鎖定敵方主力部隊,還能探測敵人的指揮部,後勤補給站。”
“集偵察和攻擊為一體的無人機,將會成為主導戰場走向的神兵利器。”
麵對眼前這些專家,林凱峰儘可能從數據和技術方麵說服大家。
北方機械公司的無人機,既要運用於軍事領域,還要在民用領域大放異彩,成為新的拳頭出口商品。
電傳操控係統是項目中最為複雜的一項。
好在影響研究的幾個問題,北方機械公司有了解決方案。
一套成熟的飛行電傳控製係統,要搭配性能卓越的集成電路處理器。
還要解決傳感器方麵的問題。
“各位專家,我公司擁有大量來自四機部的半導體專家,電子技術專家,計算機領域的編程骨乾,我們和申城電子五廠一塊合作建立的芯片工廠,已經正式投入到生產當中。”
“半導體處理器的生產問題,對我們已經不算問題了,各類型的電子計算機,我公司的科學技術研究院,已經從國外引進了幾套。”
“計算機運算這方麵,同樣也不存在問題。”
前不久,林凱峰通過四機部的關係,招納了一批編程人員。
個個都是紙帶編程領域的高手。
有不少參與過國內的大型計算機項目。
“林凱峰同誌,相比於我們的研究所,你們北方機械公司更像科研機構。”
“沒想到幾年的時間,機械公司掌握了這麼多,連我們都未曾掌握的技術和設備。”
“通過生產家用電器,逆向研究高水平的電機,了不起,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不知過了多久,參與座談會的專家們感歎聲不斷。
該項目落到任何一家研究機構,都算是強人所難的事情。
畢竟。
一架小小的無人機,涉及的研究難題多達幾十項。
可是到了北方機械公司手裡,許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半導體處理器,電子計算機,編程等方麵的人才,林凱峰這裡有一大堆。
不誇張地說。
林凱峰幾乎挖空了四機部的所有領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