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向沙漠地區打出龍國製造這張牌(1 / 2)

石油危機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加上米國早已是全球第一經濟體係,人工成本一天比一天高。

將工業體係轉移到海外,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區,不但能夠解決米國現在麵臨的問棘手題,還能讓米國手中的資金和影響力越來越強。

“說一千道一萬,一切的一切都和利益相關。”

見眾人不是特彆明白,林凱峰索性從頭講起。

影響工業發展的問題,不僅有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能源需求成本。

同樣不可小覷。

米國是全球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本土發達的工業體係,將米國送上了第一經濟體的寶座。

現在,米國發達的工業體係,又成為了影響米國經濟的沉重負擔。

一直扶植傳統製造業,米國無力投資新領域。

從米國現階段的發展方針來看,他們的經濟正在逐漸下滑。

隻有將產業線搬到國外,扶持金融,建築,教育,醫療,科技等全新的行業,才能讓米國迎來第二次發展機會。

“各位領導,我接下來的話要是說錯了,請大家千萬不要怪罪。”

“假如我是一名農民,依靠耕田種地發家致富,成為萬元戶。”

“手裡的錢多了起來,還會繼續種地嗎。”

林凱峰的這些話,指明了米國為什麼要將完整的工業體係轉移到海外。

又為什麼要進行去工業化?

辛辛苦苦靠著耕地發家致富,兜裡擁有了大量資金。

種地有多苦,下過鄉的人都懂。

每天頂著毒辣的太陽在田裡忙碌。

天氣稍有變化,農夫的心就會跟著懸起來。

擔心突降暴雨,或者遭遇冰雹。

每天吃苦受累,還要提心吊膽。

一旦有了錢,肯定不會繼續靠著種地養家糊口。

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後代考慮。

必然會將手裡的錢,投向其他方麵。

比如,擺攤賣貨。

又或者在城裡盤個店,出售家用五金商品等等。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資本高度發達的米國。

不為現在考慮,米國也必須要為未來謀劃。

老領導重新點了一支香煙,說道:“近兩年,城鄉聯係越來越緊密,大量來自鄉下的貧下中農進入城裡謀生,或者去外地工廠務工,也算是投入到新的行業吧。”

林凱峰說道:“首長說的沒錯,一旦有了新的機會,勢必要有新的舉措。”

“米國和島國都在謀劃將產線外移,隻不過島國沒有米國這麼激進。”

“準備以一種較為穩妥的方式,逐漸將工業轉移到海外,而不像米國一樣,一鼓作氣迅速完成去工業化,這項決定有好也有壞。”

“去工業化確實能夠幫助米國減輕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新的行業,但是再過十幾二十年,負麵影響就將浮出水麵。”

“確實是這樣,覆水難收,米國將完整的工業體係轉移到國外,有朝一日將注意力重新放在工業生產,想要將這些產業轉移回來,恐怕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辦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